生态问题我国农业与粮食安全的影响

生态问题我国农业与粮食安全的影响
2025-03-31 19:28:1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1、水资源短缺:
我国农业水资源存在的供求矛盾日益严峻、利用效率低下、节水技术总体水平低、水土资源流失污染严重、降水量下降、连续干旱以及粮食增长对农业灌溉的需求等问题,对我国农业与粮食安全存在不利的影响。
2、耕地数量减少及耕地质量下滑:
城市扩建速度及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大量农田被征用,而且由于生态的恢复、环境的安全可能也需要有一部分耕地退出生产,导致我国耕地面积日趋减少,这已成为我国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安全的重大威胁。
3、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引发极端天气:
由于人类二氧化碳排放过量,导致近年时有发生的极端气候,使得粮食生产出现减产、绝收等情况。
4、生态环境污染
从源头上来看,在我国农业及粮食生产过程中,威胁其质量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物污染以及生物污染物污染。

回答2:

水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虽然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和单位面积耕地占有量小,大部分地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粮食的数量与质量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更大的供水量来维持。农业水资源的供给能力主要取决于水资源总量的增长和其它竞争性用途(如工业和生活用水等)的增长状况[2]。通过对我国1949—2007年不同部门水资源使用情况的统计整理可知(表1),从1949—2007年,我国农业、工业和生活供水总量逐步增加,从1949年的1031亿立方米增长到2007年的5819亿立方米,增加了5.6倍。而农业用水量自1993年之后所占比重开始下降,总量趋稳,工业和生活用水却逐年增加。由表中可知,农业用水比重,1949年为97%,到2007年该比例下降到61.9%;与此同时,工业和生活用水比重分别由2.3%和0.6%上升到24.1%和12.2%。工业和生活用水基本引自农林或灌溉水源地,农业用水逐渐被工业和生活用水挤占。其根本原因是单位水资源在工业和生活部门所产生的效益远远高于在农业部门所产生的效益。因此,随着我国社会工业化和人口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只要有比较利益的存在,农业用水的份额还将会继续下降,据估计,到2050年该份额将下降到54%[3]。由此可见,农业水资源的短缺不仅问题严重,而且供求矛盾也将日益突出,农业用水很难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