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下对电荷的定义理解有误。原子核和电子是真实存在的实物的定义名称,而“电荷”是人为规定的、为研究电磁学问题方便而假象的概念,原子核和正电荷、电子和负电荷完全不是等价的。
至于你讲的原子核和电子问题,在研究宏观的电磁学或者电路问题的时候完全不用考虑。
如果是说研究微观层面的导电原因,那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了,这里一句两句根本说不清楚,我只说几点吧。
金属导电:因为原子核不动,导电的是外层电子。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外层电子受束缚小,在电场的作用下成为自由电子。可以想象成原子核和内层电子被淹没在大量自由电子组成的海洋里。原子核和非自由电子自己不做定向运动(原子核不动,内层非自由电子绕原子核运动而没有定向的平动)。这时充当导电原因的只有自由电子。至于所谓“正电荷定向移动”那是因为人类后来发现了原子核和电子,而又发现电子带负电而原子核带正电,于是规定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为负电荷运动方向。
溶液导电:这种情况下原子核有运动。因为有的原子夺了别人的电子,因而负电荷带多了就呈负电。有的原子丢了电子,正电荷带多了就呈正电。而液体本身不限制原子核移动,这点和固体很不一样,因而这时带正电的离子移动人们规定这就是正电荷移动方向,带负电的离子移动就是负电荷移动方向。
半导体导电:半导体多数也是固体,因而原子核也不动。但是和金属不同的是半导体外层电子受束缚较紧,不是一加电场就能变成自由电子,而是需要电场加到一定强度之后外层电子才能电离,变成自由电子。而电场越强,导电能力也越强。换言之,半导体的导电能力随所加电场有关,并非是一定的。因而半导体的电压和电流关系也不满足正比例关系(即狭义的欧姆定律),等效电阻会因为电压的升高而变小(也就是导电能力变强),因而电流会随电压的增加急剧加大。
气体导电:多数气体不导电。至于表现出导电现象,是因为气体变成了“等离子体”。等离子体中,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加内层电子(定义为原子实)向一侧运动,而带负电荷的自由电子向另一侧运动,因而能够导电。
由此可见不同物质的导电机理是迥异的,只是在研究宏观的电磁学和电路问题的时候,这些机理方面的不同不影响研究结果,因而人们制造出“电荷”这个概念,把全部在同一电磁环境下表现出同一性质的不同带电物质都用“带了电荷”这么一个概念统一起来解释。
你说的是原子结构下的移动,原子核正电,电子带负电。在电流中应该不是原子核模型,只分正负电荷,是分开的吧
正电荷是可以移动的
首先不是只有电子才有负电荷,如OH根离子也是有负电荷,正负电荷互相吸引,它们的运动方向不就是相反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