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种植时间和正确的育苗技术是辣椒种植获得高产的必要条件。
1、育苗时间:如果是保护地春季栽培辣椒,一般是1-2月播种育苗。
2、育苗设施:可用日光温室;或保温式改良阳畦;或塑料大棚、小拱棚加地膜覆盖及草帘。
3、种子处理
①药剂浸种:为防治常见、多发的辣椒炭疽病、病毒病和细菌性斑点病,选择优质高产品种,先将种子用清水预浸5个小时,再分次捞出沥干放入1%硫酸铜溶液、10%磷酸三钠溶液、2%氢氧化钠溶液中各浸泡10分钟,以消毒灭菌,然后捞出用清水洗净,进行催芽。
②常规温汤浸种:用水量为种子的5倍,将种子倒入55度水中立即搅拌,待水温降至30度后,再浸泡8小时即可。这种方法对辣椒的疮痂病、菌核病有杀菌效果。
4、催芽:将经浸泡处理的种子用湿布包好,置于温暖处催芽。每天按28—30℃控制16—18个小时,16—20℃6—8个小时。每隔12个小时翻动并用30℃温水搓洗一次,使之受热受温均匀,以利发芽齐、壮。一般经5—7天发芽达80%以上时,可降温至10℃或摊放在室内进行低温炼芽6—8个小时,即可待播。
5、播种:床土最好是三年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土壤。床土要过筛,每平方米苗床施优质有机肥lO公斤。苗床高10厘米,要整平,播种前浇足底水,待水完全渗下后,覆一层细土,把发芽的种子均匀撒在上面,播种后覆土5毫米,及时盖地膜、扣小拱棚,以增温保湿,促使早出苗。在70%种子出苗后及时撤去地膜,全部出苗时再覆土5毫米。
6、间苗:当幼苗子叶平展以后要及时间苗,将过密拥挤的、有病的、畸形的和长势不良的弱苗拔除,间苗后再行覆土护根。温度管理 25度—30度,要维持较高的地温,起苗前10天逐渐降低棚温和控制灌水,以缩短植后的缓苗时间。
7、分苗移植:幼苗长至4-5片真叶时进行分苗移植,按7x7 厘米的穴距移栽,每穴2株—3株,穴间覆盖配好的苗床细土,填实。
辣椒过年采收用塑料大棚应该8月下旬至9月上旬种植。
一、生长对环境的要求
1、温度条件的要求
辣椒对生长发育适宜温度的要求,因生育阶段不同而异:发芽期适宜温度为25-30℃;苗期为白天25-30℃,夜间20-25℃;结果期为白天25-30℃,夜间16-20℃,低于15℃或高于35℃易落花。
2、光照条件的要求
辣椒是较耐弱光的蔬菜,对光照强度要求较低。但长期生长在光照强度不足的条件下,植株叶色变淡,节间伸长,产量下降。光照过强对生长发育也不利,表现为叶系不茂,果实暴露在叶丛之外,易发生日灼病。温室大棚栽培辣椒,塑料大棚有遮阴作用,这也是棚室栽培比陆地栽培易获高产的原因。
3、水分条件的要求
辣椒对水分要求严格,既不耐旱也不耐涝。植株本身需水量并不大,但由于根系不发达,吸收土壤水分的能力较弱,所以耐旱性较差。
4、土壤及营养条件的要求
辣椒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格,在酸碱度6.2-8.5的中性和微酸性土壤上均可种植。但由于辣椒根系弱,入土较浅,生长期长,结果又多,所以最好选择地势高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中等以上肥力的壤土或沙壤土。
辣椒是茄果类蔬菜中需肥量最少的作物。甜椒类型对肥料的要求(特别是氮)高于辛辣椒。甜椒每亩对氮、磷、钾的吸收为54千克、14千克和40千克,比例大致为4:1:3。
三、栽培技术
整地定植
1、整地施基肥:定植前土地翻耕晒白,施好基肥,大棚内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3500-4000千克,过磷酸钙50公斤、油枯15公斤、尿素20公斤、硫酸钾25公斤。
2、定植期:大棚栽培辣椒,定植期一般为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这样头批产品上市期为1月下旬至2月初,正赶上春节卖好价钱。
3、定植密度:生产中多采用宽垄双行密植,做成厢宽90-100厘米,沟宽25厘米,深20厘米。厢上栽两行,株距25-30厘米。
定植后的田间管理
1、温湿度管理:辣椒定植后,前期以保温管理为主,密闭保温。缓苗后,降低棚内温度,随着外界气温升高,通过通风换气来调节棚内温度。
2、肥水管理:大棚内辣椒由于塑料薄膜的覆盖,光照强度减弱,温度高,湿度大,易徒长。因此要根据生长势进行肥水管理。辣椒根系浅,既怕旱又怕涝,大棚辣椒在高温干旱期间要适当沟灌,以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漫灌。
3、防止落花、落果、落叶:辣椒落花落果的原因较多,主要是内部和外部因素。
4、调整植株:门椒坐稳后,应将门椒以下的老叶和侧枝全部去掉,使主枝与地面之间形成一定空间,便于通风透气降温,有效预防病害。生长势弱的植株第一、二层花蕾也要及时摘掉,以促进营养生长,以后生长的无效侧枝,应及时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