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其实随时都会发生,而事实上多发生在夜间,是因为受外因--太阳和月球引力的结果.我们知道,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可引起海水在一天里2次涨落.同时,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也会引起地壳的"潮汐"现象,只不过我们平时没有察觉罢了.据测定,在朔望时,北京一带的地壳大约可以升降40厘米.如果地球内部在孕育地震的过程中,当地下的岩石受力的作用接近于破裂时,而此时正好有受到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这样蓄势以就的地震能量就会一下子迸发出来.在这里,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就起到了导火索的作用.地震不仅多发生在夜间,而且还常发生在农历初一、十五或十六前后.因为农历初一、十五或十六前后是太阳和月球引力最大的时候.例如,1976年7月28日我国唐山大地震,那天正好是农历七月初二;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大地震,也恰好是农历十二月十七.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由此可见,地震多发生在夜间,而且还常发生在农历初一、十五或十六,并不是偶然的.地震发生的时间 一般来说,破坏性地震如果发生在夜间,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可能比白天更大,平均可达3至5倍.唐山大地震伤亡惨重的原因之一,正是由于地震发生在凌晨3时42分,绝大多数人还在室内熟睡.如果这次地震发生在白天,不少人在室外活动,伤亡人数肯定要少得多.不少人认为,大地震往往发生在夜间,其实这是一种错觉.统计资料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在白天和晚上的可能性都差不多,二者并没有显著的差别.地球上天天都有地震发生,而且多到一天就要发生一万多次,一年约有五百万次.其中能造成破坏的约有一千次.一般情况下,小于3级的地震,人们感觉不到;3级以上才感觉,称为有感地震.
夜间地震比白天地震危害大。
地震简介:
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
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原因: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的类型:
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
陷落地震。
人工诱发地震。
中国的震区: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地震现象: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晃动。
震级的分类:超微震、微震、弱震(或称小震)、强震(或称中震)和大地震等。
危害: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
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剧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
还会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夜间,都睡觉了,而且天黑不容易躲。
如唐山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