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源岩中的氯仿沥青“A”与族组成

2025-05-01 05:33:4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氯仿沥青“A”

图4-11为景谷盆地三号沟组686个样品的氯仿沥青“A”频率分布图,其众数值为0.081%,平均值为0.12%,高者达0.4%~0.5%,绝大多数样品已达0.01%的生油岩下限值,有38%的样品已达到了0.1%的较好生油岩标准。尤其是主要生油层段的三号沟组第三段,其频率分布众数值为0.13%,显然较其他组段生油条件好。

图4-11 景谷盆地三号沟组氯仿沥青“A”含量频率分布图

位于三号沟组第二、第四段的上、下煤层,氯仿沥青“A”含量最高达0.88%,最低的也可达0.3551%,显示出低成熟度和富氢煤样的特点。

氯仿沥青“A”等地化参数在纵向上的变化趋势如大牛圈地区新近系钻井地化剖面简图(图4-1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三号沟组划属中上部的

段暗色泥质岩具有高—较高的残余有机质丰度,不仅氯仿沥青“A”含量达0.1182%,其有机碳、总烃含量分别高达2.36%和624μg/g,热解总烃量平均高达9.36mg HC/g,显示较高的生烃潜力。而这一段上下的砂岩层段,正是区内的主要产油层。

图4-12 大牛圈地区新近系钻井地球化学剖面简图

2.族组成

表4-10为景谷盆地岩石中氯仿“A”族组成各馏分含量变化范围,饱芳比低,大多小于1.5,非烃+沥青质含量高,占35.1%~82.6%,非/沥比一般都大于1,反映出烃源岩成熟度低和脂类杂原子化合物聚合程度低的特点。烃类组成中的总烃含量大多大于500μg/g,最低值也在100μg/g以上。沥青转化率绝大部分低于7%,烃类转化率大多小于3%,也表征了低成熟的特点。

将表4-10中的数据绘制成图4-13和图4-14,可以清晰地反映出烃源岩中脂类杂原子化合物聚合程度低的特征。

表4-10 景谷盆地有机碳、氯仿沥青“A”和族组成数据表

图4-13 景谷盆地烃源岩可溶有机质中饱和烃/芳烃比与非烃/沥青质比值图

□—饱/芳;■—非/沥

图4-14 景谷盆地烃源岩中氯仿沥青“A”族组成柱状图

3.正构烷烃

正构烷烃和脂肪酸的碳数分布不仅具有指相意义,而且可以表征有机质演化的成熟度。景谷盆地烃源岩20个样品的饱和烃分析结果见表4-1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主峰碳数主要为C29、C27,少数样品为C17和C15。碳数分布范围大多为C9~C35。多数样品为双峰型,第二主峰碳数主要为C15,其次为C17和C13,显示出混合生源的特点。

图4-15为景谷盆地烃源岩正构烷烃色谱图。由图可见,C22~C32具明显的奇偶优势。CPI分布范围为1.38~3.73,OEP一般为1.32~4.29,85%的样品OEP大于1.5。OEP小于1.5的3个样品(新浅28井218~220m、新浅28井238~239m、牛2-1井352~353m),主要是因为其主峰碳为C15和C17,OEP的计算值奇偶优势不明显,而C22—C35的奇碳优势仍然明显。少数样品C22—C32具非常明显的奇碳优势,且上延到C15—C21也显示出一定的奇碳优势。但煤层样品,C15以前均不具奇碳优势,仅C25—C32奇碳优势才明显。

表4-11 景谷盆地岩样抽提物正烷烃分析数据表

云南地区新生代盆地含油气性

图4-15 景谷盆地烃源岩抽提物中饱和烃气相色谱特征

图4-16 景谷盆地新近系烃源岩抽提物中姥鲛烷/植烷比

除上述的主峰碳为C15和C17三个样品外,其余样品的

比值为0.19~0.88,比成熟烃源岩(通常大于1)小。Pr/Ph大多大于1,呈姥鲛烷优势(图4-16),煤层样品Pr/Ph大多大于10;Pr/nC1>>Ph/nC18。这些参数均表明了景谷盆地烃源岩的低成熟性。少数样品,其生源主要为藻类和浮游生物,大多数样品主要来源于陆生植物中的生物蜡、树脂和孢子等,而另外一些样品具有混合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