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工资构成为本工资、岗位绩效、津贴补贴。。
一、基本工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这部分全国统
一,国家制定了相应标准。
二、岗位绩效:岗位工资+绩效奖金,这部分国家现在正在开始规范,目标在于达到按岗取酬,按业绩取酬。事业单位的工资按不同类别的岗位还分为管理、专业技术和工勤类三个序列,每个序列也有对应标准。
三、津贴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像职务补贴、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通信费、防暑降温等等。这部分因政策和资金的来源不同,有国家制定、省制定、行业制定、单位制定的,都可以归到这一类里。
一、基本工资
1、岗位工资: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分为:专业技术岗位(设13个等级)、管理岗位(设10个等级)和工勤技能岗位(设5个等级),每个岗位等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2、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二、绩效工资
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进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
三、津贴补贴
1、艰苦边远地区津贴:主要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生活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补助。对艰苦边远地区根据发展变化情况,每5年评估调整一次。
2、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对在苦、脏、累、险及其它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实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统一制订特殊岗位津贴的项目、标准和实施范围。(尚未制定)
事业单位工资的构成:
1、基本工资;
2、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是以对员工绩效的有效考核为基础,实现将工资与考核结果相挂钩的工资制度。
3、津贴补贴。津贴作为一种辅助形式,是对劳动者额外劳动付出的一种补偿,一般是指补偿劳动者在特殊条件下的劳动消耗及生活费额外支出的工资。
【法律依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国家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应当结合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因素。
您好,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请稍等一会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