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向来就有“死者为大,入土为安”的文化,如果家中有人去世,家人就会给死去的人举行盛大的葬礼,如果是古代那些王权富贵的家庭,他们的葬礼就会更加讲究,不仅会做很多天的法事,还会提前打造非常精美的棺材。
不过就算是普通人家家里有人去世了,也是要有棺材落葬的,因此很多老人都会提前给自己攒棺材本。很多老人在年事已高的时候就会攒棺材本,然后制作棺材,等到人死后就会躺在提前备好的棺材里面,停够时间后就会有几百个人抬着棺材前往墓地下葬,奇怪的是明明真正抬棺材的人只有十几个人,为什么却要有很多人围绕呢?
其实有很多人围绕在棺材是一方面是送死去的人最后一程,让他在人世间的最后一程不孤独。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在途中,有人脚下不稳或者被石头绊倒,导致棺材落地上了。要知道棺材在没有到达墓地前是禁止落在地面上的,有人说如果棺材中途落地,死去的人的灵魂就会停在落地的那个地方,进不了墓穴,也有人说,如果出殡的棺材在外面掉落,就意味着这个家里还要再死一个人。
虽然这些说法都有些危言耸听,但是在古代那个封建社会的年代,老一辈的思想都是非常迷信的,这些说法都显得很根深蒂固,这也是为什么在农村里面会有很多人抬一个棺材了。那为什么会有这些说法呢?
其实这样的说法跟诸葛亮有关,诸葛亮当年北伐失利,病死在五丈原,他临死前很担心自己的墓地被敌人找到或者被盗墓贼发现,怕自己死后不得已安息,于是就叮嘱身边的人,自己死后,一定要找几个身强力壮的人抬着棺材一直向着一个方向出发,中途这个棺材落在哪里,就在哪里挖坑把自己给埋了。诸葛亮是三国有名的贤才,既有雄才大略,又能观天象知地理,诸葛亮在百姓心中的威望非常的高,所以大家都非常的相信他,也会模仿他的一些做法,他的这个棺材不轻易落地的习俗也被后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