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表面的原因是张飞脾气暴。张飞发怒的导火线上面几位仁兄都描述的很详细了。这一段是三国演义描写的,极有可能是虚构,但是罗贯中先生写这段当然是有目的的,一是为了突出人物性格,就是张飞很鲁莽但是很正直,而刘备也很亲善爱民。要是结合三国的历史背景来看,这种事情很有可能发生的,通俗说,整个三国就是草根阶级和富N代们之间的斗争,曹、刘、孙三家都是代表草根阶级的。而张飞怒鞭督邮,其实是一种宣言式的爆发,是张飞替刘备敲响了向旧时代进攻的号角!张飞虽然鲁莽,但是并不是没脑子,他们三个之所以走到一起,单凭刘备是汉皇遗孤又勤政爱民是很不够的,他们三个有着共同的理想——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秩序!从这个情节上可以看出,刘备从性格和胸怀上来说适合做主公,他能忍,张飞呢,他脾气躁,适合做先锋。督邮是什么,是东汉旧朝廷的代表,张飞怒,刘备也怒,但是他不能鞭打,因为他姓刘,他不能向自己的老祖宗叫板,所以这个时候张飞出现了。可以说他们三个是相当默契的,张飞在刘备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了,最后也写了,刘备把县衙印挂在督邮脖子上,走了!他走向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才是这一情节的重要性。
这是小说《三国演义》的一个故事情节。刘关张与朱俊、孙坚进攻黄巾,大胜。朱俊、孙坚皆受封赏,只有刘备被冷落。过了很久,刘备才被封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到任四月,督邮来县巡视,刘备出城迎接,极为谦恭。而督邮却非常傲慢,开始时痛斥刘备诈称皇亲,虚报功绩;接着,见刘备无礼物奉送,就捏造“县尉害民”之罪,存心陷害。张飞知道实情后,大怒,这才怒鞭督邮。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因为刘备讨黄巾有功,当上了县尉,不久,督邮来了,很是瞧不起刘备,问起刘备的家世,刘备说是中山靖王之后,督邮说刘备冒充帝胄,侍从告诉刘备督邮发怒是一位没有贿赂给他,刘备说自从上任以来没有拿过百姓的东西,没有钱给他,于是督邮真的发怒了,后来张飞喝了几杯闷酒,骑着马出来,看见几个来人跪在县衙口,问清楚了愿意,张飞很是生气,就冲进去把督邮抓了出来绑在县衙门口一个柱子上,扯下柳条来打,打断了好几根
这就是张飞怒鞭督邮的事情
又来刘备把县衙印挂在督邮脖子上就走了
简述:
三国演义描写督邮求贿不成处处刁难刘备,惹得张飞怒鞭督邮。把官场的丑、张飞的鲁、刘备的正,描述得丝丝入扣。
详细:
刘备讨伐黄巾贼有功,被授予安喜县的官职。恰逢督邮到县,刘备等人前去拜见,督邮却只是骑在高马上。督邮在当地横行霸道,暗示刘备行贿,刘备却不理。一天,张飞听到门外有人在哭,便问其原因 ,原来是督邮在鞭打来替刘备求情的人。张飞气的直冲入堂内,抓起督邮就拖到门外,将其绑在柱子上,并扯下柳条鞭打督邮,直到刘备出来让其住手。后来,刘备等人弃官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