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斯曲线 的名词解释

2024-11-30 23:03:4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菲利普斯曲线由新西兰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于1958年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
第一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失业-工资”菲利普斯曲线。这是由当时在英国从事研究的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本人于1958年最早提出的。
第二种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的是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可称之为“失业-物价”菲利普斯曲线。这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于1960年提出的

回答2:

最初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一条曲线。它是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因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

回答3:

菲利普斯曲线是描述通货膨胀变动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在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成向右下方倾斜的形态,体现了通货膨胀率下降与失业率上升之间的替代关系;包含预期的因素,将使得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上移,从而使得上述替代关系变得模糊;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发自自然失业率的一条竖直线,意味着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不会对长期失业率产生实质影响。

回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