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和小学生的关系大不大为什么

2025-02-23 10:54:3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三)京剧进小学课堂的意义
北京市教委体美处副处长王军表示“开设京剧有利于强化学生民族文化意识”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民族文化艺术鉴赏能力降低问题。
1、京剧文化可以得到传承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文化的东西需要传承。如果优秀的文化都没了都不能传承下去,这是一个中国人的悲哀,也是中国文化的悲哀。中国京剧院一级演员耿其昌委员说“音乐课不教京剧也会教其他的歌,京剧进校园首先在于对学生的吸引。学生听着听着或许会发现另一片更广阔的天地。所以,对于大力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京剧进校园,只是打的先锋”
2、京剧自身包含了一种民族气节,他可以宣扬一种民族精神。
京剧作为历史的文化遗产,他承载很多中国历史文化特征,有必要让小学生去学习,他可以振奋人心,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精神品质和人格力量。在唱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们耐挫能力。比如在《红灯记》选段《穷人孩子早当家》铁梅的唱段中,表现了铁梅人小志大,天真淳朴的个性特点。现在很多孩子从小就被家长宠着,生活自由自在,根本体会不到在旧社会穷苦的孩子有怎样的生活环境,通过这一唱段让学生们深刻理解唱词,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他们在以后生活中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对学生也是一次深层次的教育。
3、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普及文化,还可以发现人才,从中培养京剧事业的继承人,通过对历史的了解,综合其他学科知识,可以使学生全方面的认识传统文化
二 京剧进小学音乐课堂现状
 (一)京剧进小学音乐课堂现状
不久前,在党的“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有这样一个议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增设京剧艺术教育》并在山东代表团引起强烈反响,其中36名代表积极签名响应。
提案后教育部也决定从2008年3月到2009年7月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10省市开展让京剧艺术进小学音乐课堂试点工作,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
随后,教育部也将《智斗》《包龙图打坐在开封符》等经典唱段编选教材,北京市教委体美处副处长王军介绍,为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教育部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增加了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教材编写和光盘研制工作也已启动。
此次试点推出前,北京的黑芝麻胡同小学已开设京剧课近两年,一些同学常年坚持学习京剧,孩子们通过赏析京剧唱词,学唱京剧唱段,学习京剧身段,描绘京剧脸谱等。学生通过系统学习了解京剧的精髓,进而真正热爱京剧。
在北京实验二小开展的京剧兴趣课,在本学校的一间音乐教室里,40多名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正一板一眼唱的热闹。这边,女同学正在排演传统剧目《天女散花》。一位小朋友手持红绸边唱边舞,不但唱腔甜美,韵味十足,动作也优美利落,真有点电视里面名角儿的味道。那边,男孩儿们正二目圆睁,拿着花脸的架子,跟老师唱着“杜鹃山举义旗三齐三落”唱到情浓时,大家还真入了戏,个个一脸焦虑。其实,这节课并非正式课程,而是实验二小京剧队每周一次兴趣课。(选自《北京日报》)
在牡丹江市穆棱一中也已经搞了京剧进课堂实验。起初,学校内一种观点认为现在的学生多喜欢一些流行音乐,害怕学生对京剧产生反感,然而开设了京剧课后学生们却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远远超出了预期的效果。
在河北省石家庄以民族艺术教育为办学特色的石家庄市裕华西路小学,自2006年9月起正式将京剧引进课堂。学生们不仅在音乐课堂上学习和欣赏京剧 唱腔。连学校环境和 课外生活无不渗透着京剧艺术强烈影响。此外开设京剧课的学校还有很多。并且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从上述的这么多试点学校来看,这些学校在京剧兴趣课或者实验课还未开设时,都存在一种心理,那就是如果增加此课,学生们能否热爱?能否接受呢?事实表明:这些学生中间大部分都是从刚开始的懵懂变到后来的喜欢。可见学生的学习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让他们了解然后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喜欢这门艺术。

请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