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低段学生主动改错 习惯 课题申报

2025-04-28 14:39:4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学生作业出现错题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培养小学低段学生主动改正数学错题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比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更为重要。
  教师从学生刚入学就应该开始观察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分析其作业中出错的原因,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不仅能减轻教学负担,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我从事教学工作三十多年了,听到同行发出的最多的感叹就是学生不主动改错题。我们知道,低段学生缺乏判断力的主要表现是:他们对作业只看批语和分数,一旦看见教师给的叉号,他们通常都会觉得不光彩,不敢让家长看。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有些家长平时发现学生作业有错时,只是问是不是上课没听讲,或者直接批评责备。可见,要培养学生自练、自查、自改的学习能力,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态度都很重要。
  教师发现学生有错题时,不能只是以一个叉号了事,要认真分析错因,并帮助学生改正。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行为、语言上要保持教师风范。与低段学生相处,教师要保持温和的语气,即使学生犯了最低级的错,也要循循善诱,让学生说说想法。在具体改错的要求方面,教师要多开动脑筋,找出一些有效途径和方法,以调动起小学生的主动性。
  一、教给学生检查作业的方法
  低年级学生检查作业只是从头到尾扫视一遍,即使有错,他们也难以发现。究其原因,这主要是学生不会检查,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习题教师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检查方法。例如,针对“(9)-6=15”这一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填完后再算一算。这样,学生就不难发现题目是不可能成立的。针对应用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算完后看看是否符合题意。例如,鸡28只,鸡比鸭少6只,鸭有几只?有的学生想当然地得出:28-6=22(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让学生在读题时圈出问题中的关键字“少”,这样学生就不难发现应该做加法,并且得出:鸭22只,如果照上面的算法的话,就不符合“鸡比鸭少6只”这个已知条件。
  二、严格要求学生使用草稿本
  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备一个草稿本,在做作业时教会他们如何使用草稿本。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反复进行演算并检查,并且不定时检查本子的使用情况,通过检查了解学生的习惯,还要批评并指正把草稿本当乱画本的不当作法。有句话说得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没找到适合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师,事实也是如此。
  三、设计不同的改错方式
  教师要根据情况尽量使改错的方式多样化,要以自我改错为主,有时也可以采取同桌间互改的方式。普遍的错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投影展示,让大家一起改。教师要注意抓两头促中间:对查错准确、改错认真的学生,大力表扬;而对于一些基础较差、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多帮助他们,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产生自觉性。这样能使全班学生都不回避错题,而且养成良好的改错习惯。事实证明,学生自觉发现并改正作业中的错误有助于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教师要充分利用“错题”资源,使其成为学生发展的生长点,让“错题”成为“开启智慧的金钥匙”,这不但能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家长发现学生作业中有错题时,也不要过分责备,而应认真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心理原因和错误实质。在家庭作业完成后的第一时间,家长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检查一遍,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因为检查本身就是完成作业的一个步骤。学生通过检查作业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可以为第二天的课堂学习清除绊脚石。
  四、以奖励调动其积极性
  教师要教育学生有“为自己做作业”的思想,要让学生明白认真完成作业是对自己负责的体现,作业是自己学习过程的真实记录,即使有错也是正常现象,出错不丢人,知错不改才后患无穷。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红笔改错,这样比较醒目,以便引起注意。教师可以采取奖励机制,对于及时改错的学生,就可以给他一支红笔作为奖励,这种方式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使学生互相检查、互相监督,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的错题率。鉴于此,教师可以采用奖励方法,对于不出错的学生就奖励一朵智慧星。这样,学生作业完成后都会主动检查,主动改错。
  总之,对于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我们应该多些理解,少些抱怨,多些宽容,少些苛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总结经验,力争用更多更好的方法和手段来有效地培养小学生主动改正错误的习惯,使其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