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君之代》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赞美天皇的歌曲,所以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日本的国歌。可是每当国际性体育比赛的赛场上奏起日本国歌时,除了日本人之外不知有多少观众能从那黯淡悲伤的曲调中听出赞美之意?? 相信许多听力正常的中国人在听完日本国歌《君之代》后会在心中暗道:“什么日本国歌啊,这不是火葬场里放的哀乐吗??”据说国内甚至已经有愤青团体就“日本国歌抄袭中国哀乐”一事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议。这种偏激的做法显然不值得提倡,但是日本国歌听上去像哀乐却是无法否认的事实。同样的,一些日本人在听了中国的哀乐后也大吃一惊:“这音乐怎么听上去和我们国家的国歌同一个调?”
如果说《君之代》是赞美天皇的歌曲,那为什么听上去却和中国的哀乐如此相似?难道只是巧合而已? 最近有位名叫藤田友治的日本历史学者出了一本书,书的中文译名:《君之代的起源》—君之代的原歌为挽歌。该书著者参考了大量考古和史书资料,并对相关历史古迹进行了实地考察,最后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就《君之代》的本意提出一种新的解释:其实《君之代》原本是一首“挽歌”,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哀乐”。
在深入解释之前,个人觉得有必要先对《君之代》做个简单的介绍:
日本国歌:君之代
作词:最早出自《古今合歌集》,作者不详。
作曲:林广守
歌词的译文: “君主御世,千秋万代永存,犹如小石成岩,岩上生苔,永无止境”
日本国歌《君之代》(又译《君主御世》)的歌词出自《和汉朗咏集》,原形为《古今和歌集》中的一首和歌,作者不明。乐谱由日本明治时代宫内省的乐师林广守所作。该歌一般被认作是赞歌,即赞颂天皇为万世一系的君主。但是日本历史学者藤田友治经过反复考证和深入研究,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如果结合日本古代的生死观,将《古今和歌集》中的《君之代》的歌词原形准确地翻译成现代文的话,那便是葬礼上咏唱的挽歌(即丧歌)。
《古今和歌集》中的原歌(即《君之代》的原形) 由此可见,《君之代》的原歌中大都是与“死”相关的词语,如“墓石”、“苔藓”等,却没有一句赞歌应有的华丽语句。而且再怎么反复朗咏也丝毫感受不到赞歌应有的喜庆气氛。所以藤田友治认为:此歌并不是用来赞美天皇的赞歌,而是一首哀悼逝世天皇的挽歌。天皇驾崩后,人们在其葬礼上咏唱此歌,以此来祈祷天皇能在九泉之下安息长眠。 综上所述,《君之代》原本是一首日本古代在天皇葬礼上咏唱的挽歌,其本质相当于现代追悼会上播放的哀乐。估计当今世界上把哀乐当作国歌的国家也就只有日本了。
日本文化以不变为最高准则,现在的大多数文化都保留了盛唐时期的风格,而隋唐时期传统的乐曲就是哀而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