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佗是如何建立南越国的

2025-02-26 02:41:28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赵佗(约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37年),即南越武帝,恒山郡真定县(今河北正定县)人,秦朝南海龙川令,南越国创建者。原为秦朝将领,与任嚣南下攻打百越。秦末大乱时,赵佗割据岭南,建立南越国。汉高祖三年(前204年)至建元四年(前137年)在位。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开始着手前进岭南百越之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任嚣病亡,赵佗即向南岭各关口的军队传达了据险防守的指令,并借机杀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们,换上自己的亲信。秦朝灭亡后,汉高祖三年(前204年),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建立南越国,号称“南越武王”。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夏,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归汉。在陆贾劝说下,赵佗接受了汉高祖赐给的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吕后七年(前181年)秋,吕后临朝,发布了禁止和南越交界的地区对南越出售铁器和其它物品的禁令。于是赵佗自称“南越武帝”,发兵攻打长沙国,并在攻占长沙国的边境数县后撤回。
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南越王赵佗去世,享年约一百馀岁,葬于番禺(今广州)。赵佗死后,其后代续任了4代南越王至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所灭。赵佗从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作为秦始皇攻打南越的50万大军的副帅,一直到建元四年(前137年)去世,一共统治岭南81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开始着手平定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领五十万大军平定岭南。随即秦王朝在番禺(今广州)设南海郡治,以任嚣为郡尉统管一郡的政治、军事、监察,下辖番禺、龙川(今广东河源龙川县)、博罗(今广东惠州博罗县)、四会(今广东肇庆四会县)四个县,龙川地理位置和军事价值都极其重要,故委赵佗任龙川县令。赵佗在龙川筑城辟地以为治所。赵佗既致力防范越人反抗,又极力安抚当地民众。他劝导士兵在当地养儿育女,促进中原人与岭南人同化;又上书皇帝要求遣送中原居民迁居南越以传播中原文化。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南海郡尉任嚣病重,他临死前把时任龙川县令的赵佗召来,向他阐述了自己依靠南海郡傍山靠海、有险可据的有利地形来建立国家,以抵抗中原各起义军队的侵犯的谋划;并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赵佗代行南海郡尉的职务,嘱咐他“秦政无道,中原扰乱,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
不久,任嚣病亡,赵佗向南岭各关口的军队传达了据险防守的指令,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以防止中原的起义军队进犯,并借机杀了秦朝安置在南海郡的官吏们,换上自己的亲信。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当地士民的拥戴下,建立了以番禺为王都,占地千里的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从而为存在95年的南越国奠下基石。南越国的疆土,与秦设三郡辖区相当,北、东、西三面分别与长沙、闽越、夜郎三国交界,东及南面濒临南海,“东西万余里”的广大地域。北至南岭(今广东北部、广西北部和江西南部一带),西至夜郎(今广西,云南的大部),南至南海(今越南的中部和北部),东至闽越(今福建南部)。都城在番禺,即今广州市。

经过多年征战,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并平定了中原包括项羽在内的其余军事势力。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初,汉高祖刘邦立吴芮为长沙王,以长沙、豫章二郡及将赵佗据有的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封给长沙王吴芮,不承认南海、桂林、象郡三郡是赵佗所有。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汉高祖刘邦派遣大夫陆贾出使南越,劝赵佗接受汉王朝的封王归化中央政权,在陆贾劝说下,赵佗接受了汉高祖赐给的南越王印绶,臣服汉朝,使南越国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并向朝廷称臣奉贡。此后,南越国和汉朝互派使者,互相通市,刘邦成功的通过和平的方式,使得赵佗归顺,没有成为汉朝南边的敌对势力。
从此,中原地区的铁器等生产资源及技术源源不断引入南越国,启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他重视传入中原汉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并融合越地社会,使岭南生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从任嚣、赵佗开始,岭南有了人类文明的标志——城堡和文字,发展冶铁业,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历史上许多赞颂赵佗的诗篇,表明了人民对他的崇敬和怀念。
他又对任嚣所建的番禺城作扩建,城周达十里,被称为“佗城”,成为后代广州的中心地区。他努力协调当地民众之间的关系,积极吸取中原文化,从而促使广东地区文化经济在秦末汉初年间稳步发展。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汉高祖死后,吕后临朝,开始和赵佗交恶。吕后七年(前181年),吕后发布了和南越交界的地区禁止向南越国出售铁器和其它物品的禁令。赵佗与吕后当政的汉朝中央政权关系一度紧张,汉朝与南越国的矛盾激化。吕后随即派遣大将隆虑侯和周灶前去攻打赵佗,但由于中原的士兵不适应南越一带炎热和潮湿的气候,纷纷得病,连南岭都没有越过。赵佗觉得吕后可能会通过长沙国(汉朝的另一个藩属国,位于南越国北部,现湖南省境内)来吞并他,于是赵佗宣布脱离汉朝,自称“南越武帝”,出兵攻打长沙国,并在打败长沙国的边境数县后撤回。
吕后八年(前180年),吕后崩,汉朝命周灶罢兵归。而赵佗凭借着抗击汉朝的成功而扬威于岭南一带,乘机对东边的闽越国用经济手段施加影响,而对西边的西瓯、雒越等部落(即瓯雒国故地)加强控制。南越武王赵佗因此而自称“南越武帝”。赵佗也开始以皇帝的身份发号施令,与汉朝对立起来。

汉文帝元年(前179年),吕后死后,汉文帝刘恒即位,他派人重修了赵佗先人的墓地,设置守墓人每年按时祭祀,并给赵佗的堂兄弟们赏赐了官职和财物。
接着汉文帝在丞相陈平的推荐下,任命汉高祖时曾多次出使南越的陆贾为太中大夫,令其再次出使南越说服赵佗归汉。陆贾到了南越后,向赵佗晓以利害关系,赵佗再次被说服,决定去除帝号归复汉朝,其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又修好始昔,维护了岭南的社会稳定。一直到汉景帝时代,赵佗都向汉朝称臣,每年在春秋两季派人到长安朝见汉朝皇帝,象诸侯王一样接受汉朝皇帝的命令。但是在南越国内,赵佗仍然继续用着皇帝的名号。

汉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赵佗去世,享年一百余岁,葬于番禺(今广州)。赵佗死后,其后代续任了四代南越王。一直到元鼎五年(前112年),南越国被汉朝所灭。

回答2:

秦末暴乱赵佗一统南海三郡建立南越国,创造了一段和平兴盛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