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东斜坡带的钻井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的。1960~1961年原广东省燃化厅选择在莺歌海村水道口以南1.5km处的油气苗密集发育区,成功钻探了英冲1、英冲2和岭1、2、3等5口20~60m左右的浅井。其中岭1井获良好油气显示,英冲1、英冲2井均见到油显示,共捞获150升原油。1964~1965年原石油部茂名石油公司地质处首先优选油气苗密集发育区的莺歌海嘴鼻状构造及新村背斜两个勘探目标,用自行设计的简易沉垫式钻井船先后实施钻探了海1、海2、海3井,其中,海1井打在莺歌海咀鼻状构造东南翼邻近向斜轴部,在292.5~296.3m测试获含CO2天然气;海2井打在莺歌海嘴鼻状构造北缘正断层的南侧70m处,距海岸1.5km,与英冲1井紧紧相邻,分别在28~31m和36~49m处测试获10.3升的低硫、低蜡、低凝固点原油;海3井打在新村背斜轴部距莺歌海村水道口10km处,该井虽未获油气,但岩屑中均见荧光显示,在井深34.5~307m共见有11个气测显示层段,且在99~217m井段气测显示尤为明显,表明该区肯定存在过油气运聚过程,只是由于多种地质因素的制约,尚未聚集成藏。
1974年石油部南海石油勘探指挥部在该区开展了大规模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并于1977年3月开始进行斜坡带深水区的钻探工作,先后在该带深水区部署钻探了莺1井、莺6井及莺浅2井。从此拉开了在莺歌海盆地进行实质性油气钻探的序幕。1984年对外合作后,美国阿科公司又在该区钻探了LT35-1-1井。在这四口井的钻探中均见到了气测及荧光显示,电测解释亦有气层,其中莺1井在1772.2~1776m的Ny2电测解释气层3.8m,在1983~1993.5m的Nm中见6层10.5m油斑砂质灰岩岩屑,电测解释为差油层;LT35-1-1井在1631~1640m的Nm砂质灰岩中测试获得含CO2天然气,然而甚感遗憾的是上述探井均未获得工业性油气流。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在对外合作的同时,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在该区又相继自营钻探了LT34-1-1、LT9-1-1、HK30-1-1A及LT1-1-1、LT1-1-2等5口井,亦均见气测及荧光显示,且在LT1-1-1井2098~2102m的Nh1钻获日产23×104m3优质富烃天然气及少量凝析油。特别可喜的是在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获得了重大的突破,先后发现了东方1-1、乐东15-1、乐东22-1等3个浅层气田和东方29-1、乐东8-1、乐东20-1、乐东21-1、乐东28-1、岭头1-1、临高20-1等多个含油气构造(或圈闭),展示了良好的油气前景。近年来,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对莺歌海盆地油气地质投入了大量研究工作(胡忠良等,1991;饶维孟,1993;李绪宣等,1994;董伟良等,1996;张国华,1997;吕明等,1997;王振峰等,1998;陈希仁,1998),并已有大量研究成果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