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母种繁殖技术一、
平菇组织分离技术 组织分离是采菇体的部分组织进行繁殖母种的方法。尽管平菇的任何部分都能分离培养出母种,但是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选用菌柄和菌褶交接处的菌肉最好。平菇组织分离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1、种菇选择:一般选择在适宜出菇期出菇早、出菇整齐、特征典型、无病虫害、产量高的栽培袋,从中选择菌肉肥厚、大小适中、颜色正常、尚未散孢、长至七八分成熟的优质菇作种菇。
2、种菇消毒:用0.1%升汞溶液或75%酒精浸泡或擦拭,无菌水冲洗,吸干表面的水分。
3、切块接种:将分离种菇沿菌柄中心纵向掰成两半,用解剖刀在菌盖和菌柄交界处划成田字形,取黄豆粒大一小块菌肉组织,接在PDA培养基上。
4、培养纯化:温度控制在22℃~25℃之间,培养1~2天,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体,4~5天通过筛选,挑出菌丝洁白、清晰、生长整齐、健壮的试管母种继续培养,将有杂菌、长势纤弱的淘汰。7~10天菌丝长满斜面。
二、平菇孢子简易分离法笔者将多孢子分离与组织分离有机结台,使退化品种的优良特性得以恢复。现简升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1 制备培养基 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1.5g,VB1微量,琼脂18g,水1000mL,pH值自然。按常规方法制试管斜面。
2 选择种菇 选取生长健壮,八成熟,无病虫害的平菇一朵,用锋利小刀在其上切取菇形美观的菇肉组织一片待用。
3 收集孢于及培养纯化 在无菌条件下,拨出斜面试管口的棉塞,用试管口从菇种菌褶处顶穿菇种片,使一小片菇种陷入管口以内,迅速塞好棉塞。于24-26℃条件下恒温培养6小时后取出。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去掉棉塞,用消毒小钩钩出管内的小片菇种,将棉塞连同试管口在火焰上灼烧后,迅速塞上棉塞,于24~26℃恒温培养1周,待孢子萌发,井长成成片菌丝后,切取生长迅速、无杂菌污染的菌丝团转管。待菌丝长满管后备用。
4 组织分离将孢子分离所得试管菌种,按常规方法接入棉子壳培养基的原种瓶中(750mL),待菌丝长满瓶后自然出菇。选取菇体健壮、菇形正常,无病虫害的菇体组织分离后得纯菌种,经栽培出菇试验后便可用于生产。
三、平菇菌种的复壮-组织分离使用组织分离复壮平菇菌种,简便易行、效果明显,很适宜一般种植户。
其操作技术要点是:
1. 在菇床、菌墙或菌袋中选择出菇早、无杂菌病毒侵染、株型紧凑、圆整肉厚、色泽美观、七八成熟的第一潮菇的肥壮菇体作种菇;
2. 在种菇中部取最大的3-4张菇片,用70%的酒精轻擦表面后置于接种箱内消毒;
3. 将菇片纵向撕开,在菇盖与菇柄交界处取一米粒大小的菇肉组织接于PDA培养基上。每只菇片可接数支试管,每次应多分离几支试管,方便选优;
4. 将试管置于适温下培养;
5. 培养期间每天都要检查发菌情况,从中选择菌丝浓白粗壮、边缘整齐、长速正常、无绿、黄及浆糊状等杂菌斑点的,表现最好的分离种转接于木屑麸皮培养基上,于适温下培养; 6. 菌丝发满后,在接种箱内去掉棉塞,用蜡封口,用黑膜包裹后于4-9℃的冰箱内保藏; 7. 在下一个生产季节与原始保藏种作对比试验,择优作为生产用种。每季都如此复壮,能逐步提高菌种各方面的性状,使发菌加快,抗逆抗杂性增强,质量明显提高。
8. 有条件的可以先采用孢子分离法进行分离培养,并栽培出菇,然后从中选择较好的菇体(种菇选择标准同上),再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组织分离,其复壮效果更好。
注意:孢子分离的母种不能直接应用到生产中。
四、平菇菌种提纯复壮好方法任何一个好的平菇品种,如果连续栽培,也会出现退化、变异现象。山东省寿光市田柳镇闫家村菇农李法升依据马铃薯脱毒种连年种植不退化、变异的原理,琢磨出了对平菇菌种进行脱毒提纯复壮的好方法,有效防止了品种的退化和变异。
他的办法是用常规法制备PDA培养基,在培养基凝固后,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耙把培养基斜面最前端较薄的培养基断开约1厘米,把待接母种接在试管中间培养基上,当菌丝长到断开处时,则会继续伸长,穿越断开处,伸入前端的小块培养基上,经过断裂又伸长,菌丝显得格外粗壮、有力。转接时,挑取小块培养基最前端的一块组织,按常规接种,这样经过四次尖端挑取培养,便可甩掉病毒。李法升给这种简单的脱毒方法取了一个名字 “断桥式脱毒技术”。采用这种办法培养的平菇菌种发菌快,产量明显提高。在污染严重的年份,能避免因杂菌污染造成减产。他还建议,在使用该方法的同时,也要改良常规PDA培养基的配方作为脱毒的配套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质高产的平菇菌种。
如何培育食用菌二级种?制作平菇二级种配方分享
小天三农
2019-02-12
关注
食用菌菌种分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也就是通常说的一级种、二级种、三级种,它们的培育方法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如何培育食用菌二级种。由于食用菌菌种的品种也有不同,培育二级种的配方也有不同。适于平菇、草菇、鸡腿菇等品种的生产用配方:棉籽壳90千克,麦麸10千克,石灰粉1千克,石膏粉1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尿素0.3千克。该配方为平菇、草菇类品种生产用基本配方。鸡腿菇菌种生产时,应将基料进行堆酵处理。适于全针菇、真姬菇等品种的生产部方棉籽壳70千克,木屑20千克,麦麸10千克,石灰粉0.5千克,石膏粉1.5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蔗糖0.5千克,尿素0.1千克。
适于头、灵芝、杨树等品种的生产配方:棉籽壳70千克,木屑、麦麸、玉米粉各5千克,石膏粉2千克,过磷酸钙3千克,蔗糖0.5千克,尿素0.1千克。用于灵芝、杨树菇时,可加入1~2千克石灰粉。适于白灵菇、杏鲍菇、阿魏菇等品种的生产配方:棉籽壳80千克,木屑、麦麸各10千克,石灰粉1千克,石膏粉0.5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尿素0.2千克。适于蜜环菌的生产配方:木屑85千克,麦麸15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石灰粉0.6千克,石膏粉1千克,过磷酸钙1.5千克。
参考配方配方一:高粱(带壳)85千克,麦麸15千克,石灰粉2千克,石膏粉1千克。该配方适于平菇、金针菇等大部分品种。其制作方法可参考常规谷粒种。配方二:黄豆90千克,麦麸10千克,石灰粉1千克,石膏粉2千克。该配方适于平菇、金针菇等大部分品种。制作方法同配方配方三:稻壳糠60千克,豆渣(豆汁下脚料、湿重)100千克,麦麸15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石灰粉3千克,石膏粉2千克。该配方适于大部分品种。
注意要点:第一,注意基质不能有氨气;第二,应注意基质的通透性;第三,不可酸化后分装。此外,机制内不能有干料、灭菌到位等均属常规,不再赘述。分装及其注意要点,分装瓶袋:传统生产中大多采用400~500毫升废旧罐头瓶做原种容器,装料时要将基料轻轻压实,中间扎孔至瓶底,采用谷粒基质的可装1/2~2/3瓶,然后擦净瓶口及瓶身,瓶口处覆盖一块约14平方厘米或15平方厘米的聚丙烯筒料,用聚丙烯撕裂膜扎口,即可进入灭菌程序。
近年来,我们在研发工作中使用的“塑袋原种”,即以聚丙烯塑料袋为容器,替代笨重的玻璃瓶,既解决了普通罐头瓶资源紧缺的问题,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既减轻了容器自身的重量,方便携带和运输,又最大限度地解决了长途运输中的容器破碎间好处,还在于原种用过后没有破碎容器残渣对环境的影响问题,因为聚丙烯塑料袋可以回收再利用,所以,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时下,有厂家已经推出“塑料菌种瓶”,该种容器,兼具了传统玻璃瓶的易装料、发菌快和塑料袋的轻便、无残渣污染等优点。
注意要点:使用玻璃瓶时,应注意尽量减少破碎且破碎,应将残渣收起,以免影响环境;使用塑料袋的包装,也不要随丢乱弃。灭菌及其注意要点,灭菌:原种生产一般采用高压蒸汽设备进行灭菌,将装好的料瓶(袋)及时排入灭菌室内,旋紧固定螺栓,加热至压力为0.05MPa时,打开放气阀,排除冷空气,使压力表回0后,关闭放气阀,继续加热至压力表达0.5MPa开始计时,维持2小时即达灭菌目的,停止加热,使其自然降压降温除使用谷粒基质以外,棉壳、木屑、秸秆等基质的原种料瓶可采用常压灭菌方式,效果也可以。
常压灭菌时,应先将水烧开,当灭菌室内产生大量蒸汽时,再将料瓶(袋)排入,然后封闭灭菌室大火猛攻,当灭菌室内温度达100℃后开始计时,之后改为慢火缓烧,使锅内水能够保持沸腾即可,维持8~12小时,灭菌完成,待其自然降压、降温。当灭菌室内温度降至80℃以下时,可打开灭菌室,取出料瓶(袋),移入冷却室,夏季可采用冷气或抽排气扇加速降温,待料瓶内温度降至28℃以下或常温(夏季)时,即可进入接种程序。常压灭菌,最忌讳的就是冷水装锅,所以,一定要将水烧开或烧热再装锅;灭菌途中不可停顿,必须保持足够的火力使之均衡产气,以达到灭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