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问题很好理解,但凡自己孩子初中成绩好,能够上高中的,家长和孩子都不会希望去上职校而不是去读高中,只有稍微有常识的家长都能清醒的认识到,只有上大学孩子才有未来,特别是对于我们这种普通的老百姓家庭而言。
我自己也是一名家长,我肯定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不读大学而去读职校,可是现在事实摆在面前的是,不是每一个初中生都有能力去上高中,为什么现在职校和所谓的五年制大专院校那么多,就是因为很多上不了高中的学生只能去读这类的学校。
而这类的职校学生毕业后,不管其学历还是社会的认可度,都比正规的大学毕业生要差得远了,没有过硬的文凭,没有一个好的学历的起点,就很难进入好的企业去工作。大家可以想想,像华为、BAT、万科这样类似的大企业会去职校招生,会去职校做校园招聘吗?肯定是不会的。
而去职校招生的那些企业,通常也是为了储备工人之类的职位去招聘的,所以职校生的起点太低了,因为这个起点低你就没有了打牌入座的资格。
其实,读大学的作用无非就是经济筛选的原理,即让企业用最少的成本和精力、时间去筛选出最优秀的学生,虽然我们我们都知道学历并不代表能力,但企业不可能花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和成本去筛选你到底有没有能力,他们只会用最高效的方式,即在优秀的学校选择优秀的人选,这样他们的招聘效率才是最高的,为什么好企业都要去985、211之类的高校去做校园招聘呢,就是这个道理。
虽然佛说众生平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还是分为了三六九等,而这个三六九等就是从其职业、社会地位认可度和财富数量来划分的,因为职校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多为服务性或是社会上最基础的工作,如工厂时做工等,这些工作不光累、赚钱少,社会认可度也低,能够从中冒出来实现阶层跃升的人少之以少,而且因为累、没时间精力去提升自己等各种原因,而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美国不是有一个作家写了一本叫做什么《我在底层的生活》的书,其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这本书就把这种现象解释得很透了。
我们可以看看社会上那些职业认可度较高的工作,如医生、律师、教师、高管等,这些职业都有着一个最低的进入门槛,就是其学历文凭,如果我们上的是职校,没有正规大学的文凭,我们不可能有机会从事社会认可度高的工作,也自然赚不到什么大钱,所以家长自然会认为读职校就是没前途。
读3十2好,还是五年一贯制好
大学毕业干快递甚至失业,你让职高生有什么竞争力?
因为勤劳的双手永远干不过智慧的大脑,现在的社会,没有文化就只能吃亏。
因为现在找工作很难,面试的第一关就是文凭的问题,而职校的文凭很多单位都不会录取,所以家长会这么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