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和听的、光和颜色、光的反射和折射 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2025-02-24 13:41:39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声音的产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产生声)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 在液体中第二,气体排第三。(软木是例外,软木细胞壁薄,内部气泡多) (3) 声速还与温度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左右,温度越高声的传播速度越快。 (4)声波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处发生反射,形成回声。人耳要想区分原声和回声,回声到达人耳要比原声晚0.1s以上。如果不到0.1s,则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只能使原声加强。 (5)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如测海有多深,离障碍物有多远。(这是一种仿生技术,出自蝙蝠,海豚一类) (6)耳朵在感知声音的过程中,如果有一个环节出现了故障,都会引起耳聋。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后者可以通过骨传导感知声音。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导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物体学中用频率来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为赫,符号为Hz。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频率越小,音调就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根据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这个反应声音特征的因素就是音色。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 比如超声波洁牙(能量),语言交谈(信息)。 声音传播的几种方式
  1、音调: 声音的高低。它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单位叫赫兹,符号Hz。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人发出的声音频率大约是85Hz~1100Hz。 2、响度: 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它跟发声体的振幅大小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离得越近,响度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品质不相同,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形状决定。
  示意图光的折射: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反射光光速与入射光相同 ,折射光光速与入射光不同。
  定律
  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和入射光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理解
  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但存在于空气中的角总是一个大角)。 3、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