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经常用,不要把电瓶跑的一点电都没有,
如果经常不用,隔断时间把它放干净,再充满
过放电就是超负荷使用电池,如果长时间不用电瓶就应该尽快把剩余的电量消耗完, 新蓄电池第一次充电后往往达不到容量,应进行放电循环。欠充电就是在电瓶电量快消耗完的时候进行大功率长时间使用。过充电就是充电是有一定时间的,不能长时间一直处于充电状态,会减少寿命!
蓄电池的电压不是恒定不变的,是动态的,电瓶车电池充满电后的电压电压大约是13.2V左右(不同厂家有所不同),而电池本身有内阻,也就是内部阻抗,当电池没有外连接时电池内部的阻抗就会形成一个微电路,所以放一段时间时间后电压就会降低,也就是电量有部分损失。
这是题外话,说正题。
电池的储能原理是将极板上的Pb和PbO2(二氧化铅)在放电时转换成PbSO4(硫酸铅),释放电子,充电时将硫酸铅还原成Pb和二氧化铅。
1、如果电池长期不充电:
一是 内部的PbO2会有一部分转化成不可逆转的β-PbO2,这种形态的二氧化铅在转换成硫酸铅后在充电时也不会还原成PbO2,所以在下次放电时反应的二氧化铅就少了,那么容量也就少了;
二是 由于自放电的关系,会有一部分电能损失,形成硫酸铅,硫酸铅在长期不被还原的情况下,就会形成一种无法还原的大颗粒结晶,不参与储能和放电反应,因此也会损失容量。这个过程也叫硫化。
2、过放电
一般放电都有一个终止电压的限制(比如10.5V),低于这个电压就应该不放了(现在的电机电路都有这个功能),如果继续让反应,也会形成不可逆的硫酸铅,那么容量也就会损失,甚至恢复不了。
所以一般的完全放电指的就是放电到设置的终止电压时放出的电量,其实还能放,但是再放就是过放电了。
欠充就是电量没充满,参照1中,一部分的硫酸铅会结晶而导致不可逆,造成容量损失。
以上其实都是一个道理。
过充电就是充电时电压或电流过大,造成电池充电时发热。现在的助力车铅酸电池基本都是阀控式免维护的,是因为充电时内部产生的氧气和氢气再复合,不会从阀逸出,也就不会失水,所以不需要维护,如果电压或电流过大,那么充电时内部的析气就增加,内部压力增大,析气也就增多了,导致失水严重,结果就是电解液干荷,里面没有反应的东西了,也就容量损失,电池损坏。
希望解释清楚了,感觉今天有些心浮气躁。
电池在放电时电压随着内部势能的降低而降低,
采用均衡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