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题
(1)材料1的观点是唯心主义先验论
材料2、3的观点是不可知主义的怀疑论(或不可知论)
材料4属于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
材料5、6均属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2)材料1中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根本缺陷在于把认识封闭在主观精神的圈子之内,否认认识的客观来源,实际上取消了认识能否通过主观反映客观的问题
材料2、3中的不可知论的根本缺陷在于把人的认识看作是一种不能证明其对错,不能证明其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东西
材料4中的直观反映论的缺陷在于它仅仅从客体来说明认识的形成极其本质,把认识简单地看作主体被动接受对象的刺激和对象把自身“烙印”在主体大脑中的结果。
(3)材料5中包含着可以驳倒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而且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的东西,就是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4)材料6揭示出的一个东西是:认识的本质,即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第二大题
(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的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3个问题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都直指人类自身。
(2)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3)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度的辩证原理要求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应当掌握“适度”原则。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可以而且应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不能无节制地过度索取。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分析】本题考点: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度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本题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关系问题”及“度范畴的方法论意义”的原理进行解答。
建议你上68所有权开设网络教育的大学的网站上去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