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的民族风情,他们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受汉文化的深远影响,很早就有过春节的习俗,虽然与汉族人过春节有很多相同之处,但白族人至今仍保留着一些本民族的风俗习惯。
白族人过春节的序幕,一般在农历腊月就拉开了,主要做的节前准备有:宰杀年猪,腌制腊肉、火腿、香肠;自制白族特色食品“猪肝鲊”、“乳扇”、“乳饼”和“饵块”等等。到了腊月二十八、九那两天,全家人一起打扫卫生:洗被褥、扫院子、擦窗户,清理当年的老对联和年画。
大年三十上午,白族男主人开始编撰自家的春联,他们都爱用汉字来书写。有的对联不仅对仗工整、意境美好,有趣的是用白语读来,也会朗朗上口。另外,要在院子中的花盆上贴红纸、树枝上打红结,大门口烧一对大红高香,表示来年红红火火、吉星高照。一个整天,白族女主人都在准备年夜饭,做好了要先祭拜“本主”和祖先。白族村寨都有自己的保护神----“本主”,这是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当祭祀完毕,小孩子们就去放鞭炮,然后全家人团团围坐在大理石饭桌旁,一块吃年夜饭、看央视春晚。席桌上除了酒水和其它菜,一定少不了“腊肉炖鸡”、“酸辣洱海鱼”和“乳扇蘸白糖”等白族风味菜,寓意金鸡报喜、年年有余和甜甜蜜蜜。夜晚,白族妇女还要预备好第二天的菜肴,因为按白族习俗,大年初一是不动菜刀、不扫地的。
大年初一凌晨,白族男子要在自家门口放一串鞭炮,跑到村头抢一担井水回家,象征新年新景象、早起早进财。这天的白族早餐(当地人称早点)一定得吃汤圆,预示全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按白族风俗,全家人特别是女人,初一都不去别人家串门,但可以外出参加春节欢庆活动。汤圆早点刚过,只听鞭炮齐鸣,穿着白族节日盛装的男女老少,纷纷涌出家门,跑到村中的大青树下载歌载舞。欢快的白族唢呐声此起彼伏,小伙敲着八角鼓,姑娘打着霸王鞭,大家齐唱“白族调”。此时此刻的大理坝子,村村寨寨、街街巷巷到处洋溢着新春的欢乐和喜庆。
大年初二,白族男女开始走亲访友,互拜新年。走进白族人家,热情好客的主人一定会给你泡上一碗甜甜的米花茶,或者端上一碗香香的火腿饵丝。这一天更是小孩子们兴奋无比的一天,因为从长辈、亲戚和朋友那里得到了盼望已久的压岁钱。腊月里结婚的白族新人,这一天也要去拜望男女双方的亲戚,送上烟、酒、糖、茶等礼品,亲戚们也会回赠给新娘子礼物或红包。
春节期间,白族人的庆祝活动可谓丰富多彩,可以去听“洞经音乐会”,去看“蝴蝶之梦”、舞龙耍狮、龙舟赛;也可以去逛花市,大理的茶花、杜鹃花、兰花都是驰名中外的。另外,还可以去参加正月初五的“葛根会”、初九的“松花会”、十五的“花灯会”。白族有一个重要的习俗,那就是正月初一至十五的“朝山会”,到佛教圣地---鸡足山敬香供果、捐献功德。新婚男女定要上山给佛祖还愿,祈求生活幸福,爱情甜美。
虽说过春节要过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可大多数勤劳的白族人,大年初五以后就开始忙农活、做生意了。他们相信,新的一年将会收获新的希望,也会创造新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