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火灾卫星监测是通过什么监测的

2025-04-24 23:10:5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卫星遥感,利用极轨气象卫星、陆地资源卫星、地球静止卫星、低轨卫星探测林火。能够发现热点,监测火场蔓延的情况、及时提供火场信息,用遥感手段制作森林火险预报,用卫星数字资料估算过火面积。它探测范围广、搜集数据快、能得到连续性资料,反映火的动态变化,而且收集资料不受地形条件的影响,影像真切。

扩展资料

危害

1、烧毁林木

森林一旦遭受火灾,最直观的危害是烧死或烧伤林木。一方面使森林蓄积下降,另一方面也使森林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森林是生长周期较长的再生资源,遭受火灾后,其恢复需要很长的时间。特别是高强度大面积森林火灾之后,森林很难恢复原貌,常常被低价林或灌丛取而代之。

如果反复多次遭到火灾危害,还会成为荒草地,甚至变成裸地。例如,1987年“5.6”特大森林火灾之后,分布在坡度较陡的地段的森林严重火烧之后基本变成了荒草坡,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再要恢复森林几乎是不可能的。

2、烧毁林下植物资源

森林除了可以提供木材以外,林下还蕴藏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如东北大兴安岭林区的“红豆”(越桔)和“都仕”(笃斯越桔)等是营养十分丰富的野果,现已开发了红豆果茶、都仕果酒等天然绿色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利用黄芪做原料而生产出来的“北芪神茶”,以其营养丰富、无污染,且滋补功能强等特点而驰名中外。

长白山林区的人参、灵芝、刺五加等是珍贵药材。我国南方的喜树可提炼出喜树碱,喜树碱是良好的治疗癌症的药物;漆树可加工制成漆;桉树提炼出的桉油是制造香皂、香精的最佳原料等等,不胜枚举。所有这些林副产品都具有重要的商品价值和经济效益。

然而,森林火灾能烧毁这些珍贵的野生植物,或者由于火干扰后,改变其生存环境,使其数量显著减少,甚至使某些种类灭绝。

3、危害野生动物

森林是各种珍禽异兽的家园。森林遭受火灾后,会破坏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有时甚至直接烧死、烧伤野生动物。由于火灾等原因而造成的森林破坏,我国不少野生动物种类已经灭绝或处于濒危。如野马、高鼻羚羊、新疆虎、犀牛、豚鹿、黄腹角雉、台湾鹇等几十种珍贵鸟兽已经灭绝。

另外,大熊猫、东北虎、长臂猿、金丝猴、野象、野骆驼、海南坡鹿等国家级保护动物也面临濒危,如不加以保护,有灭绝的危险。因此,防治森林火灾,不仅是保护森林本身,同时也保护了野生动物,进而保护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4、引起水土流失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据测算,每公顷林地比无林地能多蓄水30立方米。三千公顷森林的蓄水量相当于一座100万立方米的小型水库。因此,森林有“绿色水库”之美称。

此外,森林树木的枝叶及林床(地被物层)的机械作用,大大减缓雨水对地表的冲击力;林地表面海绵状的枯枝落叶层不仅具有雨水冲击作用,而且能大量吸收水分;加之,森林庞大的根系对土壤的固定作用,使得林地很少发生水土流失现象。然而,当森林火灾过后,森林的这种功能会显著减弱,严重时甚至会消失。因此,严重的森林火灾不仅能引起水土流失,还会引起山洪爆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然而,当森林火灾过后,森林的这种功能会显著减弱,严重时甚至会消失。因此,严重的森林火灾不仅能引起水土流失,还会引起山洪爆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森林火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森林防火监控

回答2:

监测网络综合利用监控技术、电子计算机信息图像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传感器技术于一体,可自动形成森林火情热点报告、定位火情热点经纬度。森林火灾热点微波传输系统的定位精度达千米。火灾现场人员可通过卫星视频实时传输系统与防火指挥中心联系,随时听从调度指挥,及早扑灭大火。



扩展资料

卫星遥感,利用极轨气象卫星、陆地资源卫星、地球静止卫星、低轨卫星探测林火。能够发现热点,监测火场蔓延的情况、及时提供火场信息,用遥感手段制作森林火险预报,用卫星数字资料估算过火面积。它探测范围广、搜集数据快、能得到连续性资料,反映火的动态变化,而且收集资料不受地形条件的影响,影像真切。

存在的不足:NOAA-AVHRR准确率低,需要地面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核实,尤其是交通不便的地方,火情核实十分重要。当热点达到3个像素时,火已基本成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森林防火监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卫星草原森林火灾监测

回答3:

卫星林火监测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利用气象卫星和陆地资源卫星进行森林火灾监测的先进手段,是现代森林防火工作中技术含量最高的森林火灾监测手段,在空间层次上也是基于最高层的森林火灾监测手段。
卫星林火监测的基本原理就是运用遥感卫星对地球表面进行扫描,通过卫星地球站把扫描信息接收下来,再利用计算机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识别出红外热点,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对热点进行定位,根据植被信息对热点类型进行初步判读,从而实现对森林火灾的卫星监控。
利用卫星林火监测系统,不仅可以及早发现早期林火,特别是边远地区和人烟稀少地区的林火,而且可以对已发现的林火,特别是重大林火蔓延情况进行连续跟踪监测,为扑火提供服务,也可以为日常森林防火及航空护林提供气象、地理信息,以制定预防方案、巡护计划等。
近几年用于森林火灾监测的主要是我国的风云一号(FY1C、FY1D)和美国 (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系列(NOAA-12、NOAA-14、NOAA-15、NOAA-16、NOAA-17)气象卫星,目前用于卫星林火监测的还有美国EOS/MODIS地球观测卫星。这些卫星从上午至下午分别在不同的轨道上运行。风云一号、NOAA系列属近极轨太阳同步卫星,轨道平均高度为833公里,轨道倾角为98.9°,周期约为102分钟,每天约有14.2条轨道,每条轨道的平均扫描宽度约2700公里,同一颗卫星两条相邻轨道的间距为经差15°,连续的三条轨道即可覆盖全国一遍,这些卫星一昼夜可以至少覆盖全球任一地区10次以上。因而应用气象卫星进行林火监测具有覆盖范围广、时间分辨率高、时效性强等优点。
EOS卫星是美国新一代地球观测卫星,频段是X波段,轨道高度为705Km,扫描宽度达2300Km,现已投入业务运行的EOS-Terra卫星和EOS-Aqua卫星分别于1999年底和2002年中发射。两颗星上所搭载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是EOS最有特色的仪器之一,其具有从可见光、近红外到远红外的36个波段和250米至1000米的地表分辩率。加上数据以每天上午、晚上至少4次的频率采集和免费接收的数据获取政策,使得MODIS数据成为地学研究和环境遥感监测宝贵的数据资源。E0S/MODIS数据已成为当代国际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气象学、海洋学、土地科学、自然资源学、自然灾害学、农学、林学、草地学等多学科创新、生态环境监测以及国家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决策的重要基础数据资源。
FY1和NOAA极轨气象卫星的基本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NOAA及FY1系列星载甚高分辨辐射仪获取的甚高分辨率数字化云图(AVHRR),其星下点地面几何分辨率为1.1KM,该图象各通道的波长范围如表一:
AVHRR的第3通道是波长为:3.55~3.93μm 的热红外线,对温度(特别是600°C以上的高温)比较敏感,该通道的噪声等效温差为0.12°。森林火灾的火焰温度一般远在600°C以上,在波长为:3~5μm红外线的波段上有较强的辐射,而其背景的林地植被的地表温度一般仅有20~30°C,甚至更低,与火焰有较大的反差,在图像上可清晰的显示出来。在白天利

(表一)NOAA / AVHRR

通道号
光谱范围
功能

1
0.58~0.68μm
白天云图、地表图像、冰雪监测、气候

2
0.72~1.10μm
白天云图、水陆边界定位、植被、农业估产、

土地利用调查

3
3.55~3.93μm
陆地明显标志提取、森林火灾监测、火山活动

4
10.5~11.5μm
昼夜云图、地表温度、海面温度、土壤湿度

5
11.5~12.5μm
昼夜云图、地表温度、海面温度、土壤湿度

用通道3为红色、以2、1两个可见光通道为绿色和蓝色的伪彩色合成的图象上,即可以清晰地显示地表的地理特征和植被信息。即使在漆黑夜晚,卫星几乎收不到来自地面的可见光,但依地面目标本身温度而发出的红外线仍可以正常被卫星所接收到,在用(AVHRR)红外4、5通道取代可见光1、2通道合成的图像上仍依稀可辨遍布部分地面的地物信息,而林火仍可明显地显示为亮红色,只要天气晴朗就可在伪彩色的卫星图象上清晰地显示火情信息。因此应用气象卫星进行林火监测是一种既可用于林火的早期发现、也可用于对林火的发展蔓延情况进行连续的跟踪监测的方法,还可用于过火面积及损失估算;应用(AVHRR)的4、5通道可以较好地提取地表的温度、湿度等信息,可为森林火险天气预报提供部分地面实况信息;应用(AVHRR)的1、2通道可以较好地提取地面的植被指数,以进行宏观的森林资源监测和火灾后地面植被的恢复情况监测等工作。

回答4:

一是利用巡护飞机侦察地面难以核实的热点,传输到卫星利用GPS进行实地测量,与定位用的电子地形图、定位后的卫星图像的经纬度进行对比核实,校正误差;二是根据热点分布调整航线,安排飞行,设立地面检测点,比照卫星图像,弥补了地面了望台及巡护飞机不能覆盖的空白和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