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信鸽的速度及归巢率

2025-04-05 18:02:1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提高信鸽的速度和归巢率的最佳途径就是有规律的科学训放。

  幼鸽正式上天飞满3-4周后,就可以进行5公里左右的训放(初级训放)。每次都进行单个训放,以利提高幼鸽的定向能力;每次训放方向都不同(东、西、南、北);每次放飞间隔6天,最好是星期天,且选择晴天。然后进行10-20公里的训练,同样是从东西南北几个方向进行。经过这种基本训练后,既可以把幼鸽放醒,又可以让幼鸽熟悉四周围的地理环境,同时也提高幼鸽的定向能力和竞翔力。在这样训练的基础上,再时行一次特殊气候的训练,让每羽幼鸽选择在阴天、小雨、大风及傍晚,在距离鸽舍3-公里处有意识训练一次,以提高其恶劣气候下的归巢率。
  初级训练后,就进入中级训练阶段了,也即定向训练过程。这时,幼鸽也满了月龄了,可以随鸽会放,有条件的也可以自己训放,距离为50�100公里。让每羽信鸽能训练2次以上(注意,幼鸽在长血管翅时停放)。通过这阶段的训练,可以说,幼鸽的素质如何,鸽主基本上上中有数了,一些素质差的已被淘汰了,另一些优秀的“苗子”也脱颖而出了,鸽主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些好苗子,精心饲育,让它们满六个月后参赛。可以说,这些希望之星的归巢率和速度决不定让鸽主失望。冠军将来就在它们中间产生。
  调整好赛鸽营养搭配。饮食的调整一不能使鸽子营养不良而消瘦;二不能营养结构不平衡造成抵抗力下降;三更不能摄食量不足而产生消化的疾病,引起身体的不良后果。根据食物成份调整赛鸽饮食其实赛鸽体内蛋白质转换而储存的,所以在调整食物结构上不必要担心脂肪摄食量不足,因为赛鸽机体能自身调节达到平衡为止。那么调整好赛鸽的营养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季节气候变化,以及赛鸽在育雏、训放、竞翔所需要营养的要求供应足够的食物成份,满足赛鸽机体的需要。例如换羽季节,就应该在脱羽时,投放一些水份含量少的粗粮,甚至可以隔餐法,断水饲养二、三天,加快脱羽速度,使羽毛一次性换齐。而在新生羽毛生长时期,就适当添加一些油脂食物,像油菜籽、火麻仁、少量的花生生仁等,而且每天要供应足够的矿物质和清洁的饮水。因换羽时赛鸽机体的新陈代谢是最旺盛时期,若是营养不足很容易造成羽毛质量的低劣,三齐五短,松散粗糙失去光泽。所以调整好赛鸽的饮食是一门技能。首先必须掌握一些营养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从中总结一些经验,根据现有的条件拟出一份适合自己鸽棚全年的食谱。当然要按赛鸽的实际情况不断地修正,调整好饮食,保持长年处在一种最佳状态。
  加强营养成份,是赛鸽在某种特殊状态下,必须得到保障的。如赛鸽有育雏、竞翔时期就应该加大饮食用量,提供足够养分,并在一般的食谱的基础上添加一些附属品,像药物、能量食物和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提高工作效益。在实践中不少鸽友就是根据赛鸽的状态,为了提高竞翔分速和归巢率,添加一些从参、蜂王浆来激活机体内储藏的能量,得到最大的效应。

回答2:

饲养信鸽并能在竞翔中取得成功(指比较稳定的、得到鸽界认可的,而非偶尔的、暂时的取胜),不外乎取决于以下两方面的条件:1.对鸽主及鸽舍的要求   鸽主首先要具备饲养和管理信鸽的条件,如有可供建鸽舍的住房条件,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有一定的时间管理和训放信鸽;还需要有一定的悟性。如果缺少这些条件,那么要想取得成功,我们认为是“先天不足”。因为,赛鸽取得成功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比如某鸽友尽管有许多优秀血统的鸽子,但苦于居住城市底楼而无法放飞,只能关养欣赏,当个“收藏家”。又如某鸽友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好鸽子,尽管鸽子血统再好,鸽舍条件也不错,终因管理跟不上,无法赢得赛绩,等等。本舍之所以还有要求鸽主需有一定的悟性,因为信鸽的鉴别和育种,没有悟性是难以长期取胜的。偶尔的成功也只能是昙花一现。这方面,鸽界不乏其人。   其次,鸽舍也很重要。本舍认为养鸽要成功,必须要有宽敞明亮的鸽棚,鸽棚太小,养鸽太密,好鸽子也会放丢。南通有位鸽友,名家支援的鸽子每次放飞,总是丢在附近5公里处,就较好地说明这个问题。鸽棚太暗太潮湿对信鸽健康不利,也无法保证飞出好成绩。2.信鸽本身素质及多次训放  如果上述要求比喻为“先天条件”,那么信鸽本身素质及多次训放就可以看作是“后天因素”,后天因素也很关健。关于信鸽本身素质《翱翔》杂志上许多名家及有识之士多次作过论述,在此,我们不重复,一句话,信鸽要具备好的血统和身体。这里,我们着重谈谈信鸽的训放。  幼鸽正式上天飞满3-4周后,就可以进行5公里左右的训放(初级训放)。每次都进行单个训放,以利提高幼鸽的定向能力;每次训放方向都不同(东、西、南、北);每次放飞间隔6天,最好是星期天,且选择晴天。然后进行10-20公里的训练,同样是从东西南北几个方向进行。经过这种基本训练后,既可以把幼鸽放醒,又可以让幼鸽熟悉四周围的地理环境,同时也提高幼鸽的定向能力和竞翔力。在这样训练的基础上,再时行一次特殊气候的训练,让每羽幼鸽选择在阴天、小雨、大风及傍晚,在距离鸽舍3-公里处有意识训练一次,以提高其恶劣气候下的归巢率。  初级训练后,就进入中级训练阶段了,也即定向训练过程。这时,幼鸽也满了月龄了,可以随鸽会放,有条件的也可以自己训放,距离为50�100公里。让每羽信鸽能训练2次以上(注意,幼鸽在长血管翅时停放)。通过这阶段的训练,可以说,幼鸽的素质如何,鸽主基本上上中有数了,一些素质差的已被淘汰了,另一些优秀的“苗子”也脱颖而出了,鸽主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些好苗子,精心饲育,让它们满六个月后参赛。可以说,这些希望之星的归巢率和速度决不定让鸽主失望。冠军将来就在它们中间产生。本舍通过几十年的实践认为,提高信鸽的速度和归巢率的最佳途径就是有规律的科学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