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以来,院(中心)先后承担国土资源部公益性(大调查)地质工作83项(省内66项,西藏10项,新疆6项,青海1项),在西藏,取得了53项地质成果,新发现13处矿点、矿化点,并在阿里地区新发现两处超亿吨的超大型富磁铁矿,被国土资源部列为西藏三大经典矿床之首,是西藏新一轮地质工作的6大突破成果之一;7次获得全国同期同类项目评审的第一名,获得了6处探矿权,成为进藏队伍中少数取得探矿权的单位之一。在新疆,实施了甫太巴依乔克铜矿勘查等商业性矿产勘查项目21项,铜钼矿评价项目1项,1:5万矿调项目3个,市场地质项目10余项,新发现矿点、矿化点共23处,获得探矿权11处,并利用2个矿权和省内19个矿权实现了合作开发,同时,在省地矿局的大力支持下,以西部的11个矿权成功申报了新疆乌恰县切克斯——牧古鲁一带铜多金属矿预普查和西藏措勤县加不勒——日阿地区铁铜矿普查两个中央基金项目。在省内,通过1:5万矿产远景调查工作,新发现兴源冲铜多金属矿等矿产地15处,新发现矿(化)点26处,获得探矿权28处;新发现余干县煤系地层,证实了推覆构造的存在,丰富了地学理论;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项目获得海量调查数据资料及丰富成果,完成了江西省十一个主要城市的地质环境条件、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与研究。这些调查成果资料将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地学科技领域,江西陆相红盆填图方法研究等九项成果获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二等奖,西藏自治区1:25万喀纳幅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长江水患区环境地质调查等二项成果获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并获得过40余项全国、省部级分析测试科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