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堡寨:灵堂设于正厅中央,孝子哭丧,娘家说话。
迭堡寨:最亲者来吊丧时,在灵堂前跪拜,点香烧纸,孝子陪吊唁人跪,儿女们哭诉老人的功劳和难舍的情怀。
寨科桥:灵堂设在正厅,灵堂前摆放猪头、羊头、鸡和摸等贡品。
案板地:灵堂设在厅房,棺材放在桌子上。
立志山:灵堂一般比较简单。在堂屋中央设两张方桌前后各一张,把棺材放在上面,前面方桌摆在外面作为献供插香的地方,并且供一只倒头鸡(人气咽后必须杀一只公鸡,叫倒头鸡),吊孝来的亲朋由孝子陪同跪拜叩头。
人贡山、强曲:白马人去世后,从灵堂设起一直到发丧前,白天黑夜不停点清油灯和上香,孝子们则定时烧纸、点灯、加清油。如在正月十四、十五死人停留在家,必须给池哥、池母挂红。
阳尕山:灵堂的设置根据死者的年龄和其父母是否健在情况决定,一般寿终的老人灵堂设在正厅当中,如死者父母健在则偏放在正厅,灵堂不能放正厅的正中央。
当长辈病情加重时,他的子女都要守在床边,以尽子女最后孝心。这谓之“候夜”。假使某家长辈病重,而无子女守候于身边的,其子女就会被邻里视为不孝子女。
送终 ,当病人即将咽气时,其家中无论大小,都必须聚集在病人的床前,眼看着病人咽气。当病人一断气,全家大小立刻要嚎啕大哭,同时还要烧一些纸绽、锡箔之类的东西,称做“烧落地纸”。
富人家还要烧包袱、雨伞等等,还要请和尚念“开路经”、“往生咒”,边念边给死者换衣服。死者所换衣,要改成明代服饰。除外,家人还要拿三枚铜钱,分别放在死者的两手心和口中,俗称“含口钱”。
落地 ,当为死者更换好衣服后,马上把尸体从床上移至门板上,俗称“落地”。落地后要将其抬至堂左侧摆好,再在死者脸上盖上一张纸,尸体覆盖被单。
尸体旁边要点盏油灯,摆上香碗,碗中烧一大把香。有的地方还供一碗饭,饭上放两只剥了壳的鸡蛋,插几柱香。死者睡过的席子、稻草,这时都必须拿到村外烧掉。
尸体旁边要点盏油灯,摆上香碗,碗中烧一大把香。有的地方还供一碗饭,饭上放两只剥了壳的鸡蛋,插几柱香。死者睡过的席子、稻草,这时都必须拿到村外烧掉。
这其实是封建迷信时期的一种说法负责祭拜者的身分也不同每逢作七的凌晨子时开始作七,到中午才拜菜。
把棺材放在上面,前面方桌摆在外面作为献供插香的地方,并且供一只倒头鸡(人气咽后必须杀一只公鸡,叫倒头鸡),吊孝来的亲朋由孝子陪同跪拜叩头。
并且供一只倒头鸡(人气咽后必须杀一只公鸡,叫倒头鸡),吊孝来的亲朋由孝子陪同跪拜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