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一位非常潇洒的诗人,其在世的时候就有"诗仙太白"的美誉,并且这个称号流传至今无人可以取代,他的洒脱气质充斥着所有浪漫的诗句中,也在他的人生境遇中有所体现。
很多人读李白的诗,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就是觉得他真有钱,他的潇洒浪漫似乎是建立在一个富豪一样的经济基础之上的,但是他那个"臭脾气"连天子都受不了,诗句中也写道"天子呼来不上船",没有工作的李白却能周游全国,他的钱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
全民偶像"吃软饭"
根据文献的记载考据,李白这一生做官的时间不长,官职也不怎么重要,主要是因为时运不算太好,不过他并不像大家普遍认为的那样不屑于做官,相反,他还几次试图谋求一个好的官职。
李白因为他家庭的原因并不能靠考科举入仕,于是他在33岁那年给唐玄宗献上《明堂赋》,后来又在34岁献上《大猎赋》,以谋求官职,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不过并没有直接"戳中"玄宗的心,他没能直接得到官职,但是也通过不断地献上作品而接近了当时的上层官员们。
直到李白四十多岁的时候,唐玄宗这才发现他这个大才子,于是请他来进宫聊天,玄宗问起一些时局问题,李白都能够谈出自己的见解,让玄宗很满意,然而玄宗并没有直接给他一个能治理一方的官职,而是让他去了翰林,工作内容是陪玄宗娱乐,写写诗篇玩。
由此可见李白的仕途也不算顺利,不过在他入仕之前,他的才华和名气已经遍布天下文人之间,是公认的"全民偶像",所到之处的文人墨客都希望能够请他吃饭,给他金钱资助,能够给李白提供资金帮助,这是文人墨客觉得非常有面子的事情。
李白的诗句大多采用夸张的手法,他
出蜀
的时候带了30多万金,不到两年就花光了,这样的谈吐气度和挥金如土的习惯,也只有没穷过的人家才能养得出来,也难怪有人觉得他比贵族还要贵族。
李白不仅得到天下文人的追捧,他还能够轻松娶到有钱人家的女儿,他一生中四位妻子有两位都是宰相女儿这样的身份,而且潇洒的李白从不拘束于俗人的身份制约,他索性大大方方地选择"倒插门",接受妻子和老丈人的资助。
晚年家里有矿不差钱
虽然李白的老婆们很有钱,但是年纪大了之后老丈人家里也不能干等着坐吃山空,因此李白三十多岁献诗求官、谋求仕途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仕途上李白虽然没能成为有大作为的人,但是他在翰林写诗也是非常清闲自在。
根据李白晚年的诗作内容推测,他很有可能是在四十多岁感觉仕途并不怎么有前景,于是迅速转变了赚钱的策略,去投资了一些矿产业。
诗句"提携采铜客""采铅青溪滨",写得正是采矿、冶炼的场景,并且留存的诗句也不少,晚年的李白喜欢住在铜陵附近的敬亭山下,也很有可能是因为附近的矿产资源丰富。
现在人吐槽别人的时候经常会说"你家有矿吗",然而谁也没想到,可能李白那么有钱,人家家里是真的有矿,不得不说李白真是一个很有经济头脑的人,就连做投资的眼光都很好,能够轻松选择一个让自己简简单单富起来的产业。
可见潇洒豪迈的脾气,果然是由强大的经济基础堆起来的,浪漫诗意的李白如果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或许就写不出这么优美的诗篇了。
丰厚的家底 、皇帝及王公大臣的赏赐 。有人说他是隐太子李建成的子孙 ,所以家底应该比较厚;他的诗歌还是很受唐朝王公贵族追捧,皇帝及王公大臣的赏赐应该给了他不少赏赐。
因为李白的文采比较好,当时唐朝比较重视诗人,这本身就有一定的功利性。统治者也比较欣赏李白的风采,也会给予一定的积蓄。还有李白的人缘比较好,所以游玩的钱不成问题。
他的钱是边游玩边挣来的,游玩到某个地方的时候就给当地的富贵人家作诗两首,钱就到手了。
据说李白是一个标准的富二代。李白的父亲是贩运货物的商人,家族也富甲一方。此外李白有一位土豪朋友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每次见面都会赏赐大量的金银珠宝。后来李白成家后得到了岳父的资助,妻子的娘家人也都非常有背景。此外,因为李白的才情,结交了天下的土豪朋友,有了朋友资助,粉丝的支持,李白才可以过着游山玩水的神仙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