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主要数字阅读平台:目前国内主要数字阅读平台有阅文集团、中文在线、掌阅科技等。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中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中国数字阅读用户人均接触量与平均单次阅读时长、中国不同数字阅读方式接触率、中国数字阅读人群分布特征
数字阅读市场持续增长
数字阅读指的是阅读的数字化,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相比,数字化电子出版物具有存储量大、检索便捷、便于保存、成本低廉等优点,数字化阅读日益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和追捧。相比纸质书,目前人们更多地去阅读电子书和有声书。根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人均电子书阅读量9.1本,人均有声书阅读量6.3本,两者接触量较2019年增长5.5%,而人均纸质书阅读量仅为6.2本,比2019年减少2.6本。
随着人们对数字阅读方式的认同,近年来我国数字阅读市场持续增长。2020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已经达到4.94亿人次,较2019年增长5.56%;数字阅读整体产业规模为351.6亿元,较2019年增长21.8%,其中大众阅读规模为326.7亿元,专业阅读规模为24.9亿元。
数字阅读用户偏爱手机阅读
从数字阅读方式来看,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是用户数字化阅读的主要方式。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76.7%的用户通过手机进行阅读,较2019年增长0.5个百分点;通过网络在线阅读的用户占比为71.5%,较2019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年轻人为数字阅读主力
从数字阅读人群分布特征来看,年轻人为数字阅读的主力,年轻人相较于老年人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数字化阅读习惯更容易养成。根据调研数据显示,18-29周岁数字阅读群体占比达到31.0%。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子阅读器行业市场研究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优质内容争夺 作者体系将影响企业发展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行业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头部企业扩大业务版图,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场,行业竞争点逐步转移至优质内容争夺。无论是高质量内容生产,还是打造头部 IP,都与平台所拥有的作者资源密不可分,优质作者资源将是未来行业竞争的主要方向。如何吸引作者、留住作者,关键在于平台给予作者的福利待遇和发展空间,以及对作者版权权益的保护。而部分平台为竞争下沉市场,推广免费阅读的同时降低作者福利待遇,更改作者合约,不利于平台建设优质作者资源。
国家政策收紧 平台内部自查将成常态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国家重视规范互联网生态环境的当下,未成年人保护、淫秽色情内容清理等政策上的收紧,要求平台把握住政策动向,主动响应国家号召,完成平台内部的规范化。一方面,平台需加强对已发行内容的检查和审阅,采用两级、多级筛查制度,初查时使用大数据技术对敏感词进行筛查,复查时使用人工进一步核实。另一方面,平台需向作者明确国家政策走向,要求作者响应政策号召,对未发行和尚未定稿的作品提前进行整改。
影视改编和有声书持续走热 平台需考虑媒介产品特性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打造优质 IP已成为行业盈利的关键一环,影视改编和有声书制作市场则是优质 IP变现的主要形式。而当下影视改编和有声书作品产出多被“暴雷”,未能获得用户认可。相比较于在头脑中生成画面的文字阅读,将画面直接呈现的影视作品和通过声音让人体验的音频作品更考验制作者的艺术功底。为呈现出更好的表达效果,平台需对文学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和艺术加工。影视化改编时需重视对原创情节、作者主旨的把握,音频化改编时则需关注口语化、情感性的表达。
进军国际市场 平台需跟紧国家战略布局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依托中华文化、文学作品的吸引力和海外中文文学作品的市场空缺,在线阅读行业纷纷进军国际市场,打造海外版中国文学平台,建设社交型阅读平台,投资海外优质中文阅读平台。海外中文文学市场不同于国内,对于企业而言,其把握受众需求更难、收益更难以获取、商业模式更需调整,因此企业需跟紧国家战略调整自身战略布局,在“一带一路”、“亚太经济圈“等对外项目中进行布局,助力国家对外传播发展,谋求更多发展机遇。
参考资料来源:《艾媒咨询|2020中国数字阅读行业创新趋势专题研究报告》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保持增长势头,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继续增长,手机和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的媒介主体。该调查报告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可推及我国人口12.84亿,其中城镇居民占52.1%,农村居民占47.9%。
从不同介质阅读率的变化情况来看,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提升幅度最大,图书阅读率也有所提高,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则均有所下滑。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1%,报纸阅读率为37.6%,期刊阅读率为25.3%,而通过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数字化渠道的接触率达到73.0%。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已从2008年的69.7%上升到目前的80.3%。
农村和城镇的不同介质阅读率仍存在一定差距。2017年城镇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81.2%,而农村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仅为63.5%。农村的综合阅读率也较城镇综合阅读率低了15个百分点,二者差距较大。
调研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国民的不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所提升。具体来看,2017年手机阅读的接触率达到71.0%,较2016年提升了3.9个百分点;网络在线阅读的接触率为59.7%,较2016年提升4.4个百分点;电子阅读器阅读接触率和PAD平板电脑的阅读接触率分别为14.3%和12.8%。
图表3: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不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变化(单位:%)
从不同介质阅读的比重变化情况来看,纸质图书阅读的比重从51.6%下滑至45.1%,其余介质的阅读比重均有所上升。手机阅读从33.8%上升至35.1%。
恒州诚思出版的市场调查《2022年全球及中国电子阅读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这份报告提供了电子阅读器市场的情况,定义,分类,应用与产业链结构,还讨论发展政策和计划以及制造流程和成本结构,分析电子阅读器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市场前景。
近年来,电子阅读器都开始下线,特别是今年Kindle、腾讯接连撤离,国内电子阅读器市场进入了瓶颈期,而国内用户的数字化阅读需求却在稳步提升。在线阅读市场依旧“在线”,而且产业规模将越来越大。中国数字阅读产业总体规模达415.7亿元,增长率为18.23%。其中,人均电子阅读量为11.58本
目前,随着用户数字阅读习惯的不断形成,越来越多的客户更愿意为高质量的内容付费。知识支付热潮盛行,版权保护理念逐渐确立“互联网”在时代,客户直接支付正在迅速发展。2020年,26.8%的电子阅读付费用户每月平均花费100元以上。
电子阅读器的受众不如手机大,但移动硬件产品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电子阅读器的市场规模在某种意义上受到公众阅读习惯和素养的逐步提高。“2021年全民阅读报告”结果表明,当代公众的阅读意愿正在慢慢回归,但这种回归将以多样化和复合媒体的形式出现,电子阅读器总是占据一席之地。
从目前电子阅读器市场的发展现状来看,在电子纸平板类中,除了主要推广无眼的墨水屏幕外,应用于阅读电子书、浏览新闻等传统电子阅读器外,以智能办公书和智能学习书为代表的新型电子纸板类别逐渐被市场接受。
2021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突破5亿,数字阅读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然而,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如何获得更多高质量的版权资源,高效地生产和孵化高质量的版权资源IP等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021年,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5.06亿,增长率为2.43%,其中19-25岁客户占44.63%,18岁以下客户占27.25%,Z几代人已经成为数字阅读的主要力量。不仅如此,数字阅读客户还养成了完美的支付习惯。与有声书相比,客户更愿意为电子书和网络文学付费阅读。
数据显示,中国市场电子阅读器出货量仅为237万台,市场规模远小于平板电脑行业和手机市场。绝大多数电子阅读器客户不能购买额外的电子阅读器作为他们自己的阅读设备。
随着电子阅读器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企业并购整合和资本运营越来越频繁,国内外优秀企业越来越重视电子阅读器行业市场分析研究,特别是当前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提前占领电子阅读器行业市场,获得先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