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草原 英文名称:steppe 定义1:中、低纬度半干旱环境下生长短草的地理景观。 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自然地理学(二级学科) 定义2:温带半干旱气候下的有旱生或半旱生草本植物组成的植被。 所属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群落生态学(二级学科) 定义3:草原是温带和热带干旱区中的一种特定的自然地理景观,是以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为主组成的一种植被类型。 所属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草地资源学(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草原属于土地类型的一种,是具有多种功能的自然综合体,分为热带草原、温带草原等多种类型。草原上生长的多是草本和木本饲用植物。草原是世界所有植被类型中分布最广的。
草原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草原包括在较干旱环境下形成的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主要包括两大类型:热带草原(热带稀树草原)和温带草原。 狭义的草原(Steppe)则只包括温带草原。因为热带草原上有相当多的树木。 根据生物学和生态特点,草原(1张)可划分为四个类型: ①草甸草原; ②平草原(典型草原); ③荒漠草原; ④高寒草原。草原上生长着多种优良牧草,是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此外,草原植被还蕴藏着许多药用植物,可采收利用。 《草原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本法所称草原,是指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天然草原是指一种土地类型,它是草本和木本饲用植物与其所著生的土地构成的具有多种功能的自然综合体。人工草地是指选择适宜的草种,通过人工措施而建植或改良的草地。
平原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平原 英文名称:plain 定义1:陆地上海拔高度较低,地表起伏平缓的广大平地。平原有各种不同的成因。 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地貌学(二级学科) 定义2:一种广阔、平坦、地势起伏很小的地貌形态类型。 所属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资源地学(二级学科)
平原是海拔较低的平坦的广大地区,海拔多在0—500米,一般都在沿海地区。海拔0—200米的叫低原,200—500米的叫高平原。 成因分类冲积平原、海蚀平原、冰碛平原、冰蚀平原。
高原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高原 英文名称:plateau 定义:海拔在500m以上、面积较大、顶面起伏较小、外围又较陡的高地。 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地貌学(二级学科)
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称为高原。高原与平原的主要区别是海拔较高,它以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区别于山地。高原素有“大地的舞台”之称,它是在长期连续的大面积的地壳抬升运动中形成的。有的高原表面宽广平坦,地势起伏不大;有的高原则山峦起伏,地势变化很大。世界最高的高原是中国的青藏高原,面积最大的高原为南极冰雪高原。 高原最本质的特征是∶地势相对高差低而海拔相当高。高原分布甚广,连同所包围的盆地一起,大约共占地球陆地面积的45%。
高原和平原是以高度来区分的,草原是看植被很多地方都可以是草原
草原:以草为主要植被的平坦开阔地带,可能是高原(蒙古高原就是典型)
高原:地形平坦,海拔比较高,连片平坦,四周有断崖(海拔高于500m以上)
平原:沿海沿江的平坦地带,还不很低,一般低于100m,就像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一样
其实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地理名词,没什么好说的,建议你你要好好看书,好好听老师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