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的 最后的买卖 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2025-02-25 07:28:11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1、泰戈尔《最后的买卖》表达了作者更追求精神自由,自由地生活。用“自由的人”“任性”“小孩”代表了自由。人的身心被禁锢之时,作者最渴望的也只有是自由。

  2、原文
  最后的买卖
  早晨,我在石铺的路上走时,我叫道:"谁来雇用我呀。"
  皇帝坐着马车,手里拿着剑走来。
  他拉着我的手,说道:"我要用权力来雇用你。"
  但是他的权力算不了什么,他坐着马车走了。

  正午炎热的时候,家家户户的门都闭着。
  我沿着屈曲的小巷走去。
  一个老人带这一袋金钱走出来。
  他斟酌了一下,说道:"我要佣金钱来雇用你。"
  他一个一个数着他的钱,但我却转身离去了。

  黄昏了。花园的篱上满开着花。
  美人走出来,说道:"我要用微笑来雇用你。"
  她的微笑黯淡了,化成泪容了,她孤寂地回身走进黑暗里去。

  太阳照耀在沙地上,海波任性地浪花四溅。
  一个小孩坐在那里玩贝壳。
  他抬起头来,好像认识我似地,说道:"我雇你不用什么东西。"
  在这个小孩的游戏中做成的买卖,使我从此以后成了一个自由的人。
  3、作者简介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回答2:

  泰戈尔写过:
  “人们从诗人的字句里,选取自己心爱的意义;但是诗句的最终意义是指向着你”
  (出自《吉檀迦利·75》,其中“你”应该是指神,毕竟这是出自颂神诗集)
  所以关于泰戈尔的《最后的买卖》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只有泰戈尔才能告诉您真正的答案。
  下面,我想来说说我的看法:
  诗中先后提到了:
  国王用权力来雇佣“我”——“我”认为权力对“我”不算什么,所以“我”走开了。
  老翁用金钱来雇佣“我”——老翁一个个地数着金币,但“我”觉得无意义,所以又走开了。
  姑娘用微笑来雇佣“我”——而因为她微笑暗淡失色,便自觉羞愧,回身独自走进黑暗。
  小孩不用什么来雇佣“我”——买卖便在游戏中做成,“我”成了自由人。
  由上看出了“我”的价值观——不要权力、不要金币、不要黯然失色的微笑、只要自由,写出了“我”对自由的渴望,但此诗毕竟是《新月集》的最后一首,而《新月集》的主旨是赞美孩童的,所以我认为“我”并不是本诗的“主人公”,反而这个最后出场的小孩才是本诗的真正“主人公”,这样来理解,则本诗写出了孩童天真无邪、顽皮活泼、无忧无虑、拥有自由、不被平凡琐事而羁绊的特点。而在诗的结尾,通过“我”与小孩达成协议,说明了孩童的“不用什么”反而超越了权力、金钱、黯然失色的微笑,其中诗人对孩童天性的赞美之情,可能就是全诗所要表达的主旨吧。
  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回答3:

在文章中,无论是权力、金钱、美人都不能打动作者的心,然而在沙滩上没人管的小孩拥有的最鲜明的无形的东西,却是我最渴望的。
回头细思,“自由的人”“任性”“小孩”代表了自由。因为在人的身心被禁锢之时,他最渴望的也只有是自由了。文章表现了孩子对自由的渴望:这里,作者更追求精神自由,自由地生活!

回答4:

泰戈尔《最后的买卖》表达了作者更追求精神自由,自由地生活。用“自由的人”“任性”“小孩”代表了自由。人的身心被禁锢之时,作者最渴望的也只有是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