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正方还是反方```不过上网对中小学生自然有益也有弊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对中学生心理健康产生正、负面影响,尝试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中学生 身心健康 应对措施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互联网正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的距离在变小,演变成为一个个的地球村,我们每一个人都将被渲染或同化而成为互联网社会中的一员。与此同时,丰富的资源在互联网上传播,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身处网络时代的中学生更频繁地接触和面对互联网。
一个人如果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将会对他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但是关于电脑网络是否也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呢?尤其是对于中学生,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信息,在这样的世界中,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会受到影响吗?
有研究表明:中学生与网络的接触情况共分5个级别,其中,有10%的学生从未接触过电脑网络;62%的学生每月有3~10天会上网,每次上网时间为1~2小时;23%的学生每月有11~20天会上网,每次上网时间2~3小时;4%的学生每月有21~25天会上网,每次上网时间为4~6小时;1%的学生每月有25天以上会上网,每次上网时间为6~8小时。
互联网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正面影响:
一、互联网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和时间,有利于中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互联网在空间和时间上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度,使中学生可以在虚拟的条件下任意发挥,实现在现实中难以完成的想像与创造,这对于正在成长的中学生来说正是发展个人的思维想像与创造能力的一种不错的方式。
二、互联网能开拓中学生全球视野,提高中学生综合素质。上网使中学生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同样,又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三、互联网能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学习风格,制定个人的学习目标,然后根据自己确定的目标,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从而使学习具有浓厚的个性化色彩。
四、互联网能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并促进中学生学业。平时好些学生不大关心电视和报纸上的新闻,只一味地埋头书海,因此可从网上查询与教育相关的新闻以此来调整复习重点,适应考试新举措。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发展方向,也可以得到发展的资源和动力,他们利用网络就可以学习、研究乃至创新,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率的学习。
互联网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
一、网络使许多中学生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中学生荒废学业。他们在网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不仅满足了他们尽早尽快占有各种信息的需要,也给人际交往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虚拟世界的这些特点,使得不少学生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而无限制地泡在网上将对日常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容易造成性格孤僻、阻碍身心健康发育、心理失衡,严重的甚至会荒废学业。
二、互联网也存在隐蔽性,导致中学生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少数中学生浏览黄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有的中学生由于在现实生活的人际交往中,无法处理好同学或朋友间的人际关系,或者是自我价值无法得到周围人的认可,于是在网络社会中寻求认可。处在这种状态的中学生往往会对网友的话不加分辩信以为真。这就让许多网上骗子有了可乘之机。因此网络交往可能是将来引起中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之一。
三、互联网信息的泛滥,容易导致中学生自我迷失,在人格的形成发展上出现障碍。健康的心理是与健康的人格密切相关,正确的自我意识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迷恋于网络中的中学生,由于对新事物的易接受性和本身认知分析能力的欠缺,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他们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导致丧失道德规范。同时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同大多数人相比,迷恋网络的中学生身上出现的这些问题,容易导致他们在现实社会中不能客观地把握自己,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而最终导致自我的迷失,出现人格发展上的障碍。
应对措施:
网络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虽然无法完全消除,但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则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这种影响。
一、家长加强与小孩沟通,与孩子共同上网。父母要本着关心、理解、沟通的原则,对孩子实施科学的引导,让孩子主动、自觉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学生处在特殊的生理与心理发育时期,父母有责任参与孩子上网的过程,与其经常沟通。只有在孩子自身,包括心理和行为两方面建立起抵制聊天和游戏的“防火墙”,才能将孩子从网络的“陷阱”里救出来,从而使他们从互联网中吸收健康、有益的知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二、学校加强建设,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真正做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使学生健康成长。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帮助他们辩证地分析网上的一些现象。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认识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网络对学生的伤害。创建良好的校园网,举办各类与网络有关的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有目的地上网,通过校园网和其它健康网站相链接,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积极作用。
对于中学生来说,互联网并不可怕,只要社会、家庭、学校给以正确的引导,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就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巨大的良性影响。
不知道你是正方还是反方```不过上网对中小学生自然有益也有弊
你可根据自己的辩方论点看啊
益:自然是可以增长见识,查找资料之类的,也可以广交朋友,提高自己的与人沟通能力,而且,对一些在计算机有天赋的人而言,更是有益于加深对计算机的了解
弊:其实弊都是针对与一些没有自制力的人而言的,许多中小学生都是无自制能力的,以至于他(她)们对上网痴迷,沉迷于游戏之中,还有许多学生网恋,那其实是不怎么现实的,被网友骗的人数不胜数!......
反正你就围绕这些方面思考吧!我也就是个人观点给你提点建议而已。
辩论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来。先剖题,再猜论 立论,接着攻辩自由辩准备,最后总结陈词。这个辩题要清楚是对中小学的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另外要下一个定义,能证明你们说的真的是/否对身心发展有益。你可以发邮件到yanbiandui@126.com 有问题可以细问,他们是搞辩论的。
大人自己都搞不清楚什么是身,什么是心,还让孩子讨论“身心”,这主题够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