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时期的日军轰炸机没有4个引擎?

2025-04-29 12:42:34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几方面的因素
1、前期没有需求,前期日本路军航空兵主要考虑在中国区域作战,作战方式也主要是支援地面部队作战,而不是对中国后方进行战略轰炸,不需要大型4发轰炸机
而日本海军的假想敌是美国太平洋舰队,主要承担反舰作战的战术性任务,既有的96式攻击机足够了
所以前期不需要研发和装备4发大型轰炸机
而且在中国大陆战场,后期虽然需要对兰州、重庆等区域进行战略轰炸,但考虑到距离不远,双发轰炸机就足够用了

2、技术难度
后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人一度考虑过轰炸美国本土。也准备开发四发重型轰炸机,可技术难度太大了,日本工业基础薄弱,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正规的四发中型轰炸机有中岛飞机公司制造生产的G5N“深山”和G8N“连山”,以及以及史无前例 的G10N“富岳”,分别针对美国的B-24、B-17和B-36。还有陆军的Ki-68(“深山”的陆军型号)和Ki-91(针对B-29)。但不幸的是这些飞机都不曾进入量产,有些甚至只停留在制图板上。飞上天了的也只有一架“连山”。

回答2:

当时日本空军就是陆军的附庸 就是给陆军支援用的 等想弄的时候没时间也没有技术储备

回答3:

这个轰炸机的性能取决于战场需求,因为日军在中国战场和东南亚战场上的用处不大,而且日本海军是日本军事发展重心,当时航母并没有足够空间用于起降四引擎轰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