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磁力资料化极处理
磁力资料为总磁场异常DT,DT是地磁场强度与正常地磁场强度的模量差。斜磁化条件下得到的DT异常与磁性体的实际位置有偏移。为了解决此问题,需要将斜磁化条件下的磁异常换算为垂直磁化条件下的磁异常。这一换算称为磁异常的化极处理。
从中国地球磁场要素表中查得,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磁偏角为1°2′,磁倾角为56°28′。使用该参数对该区磁力异常DT进行了化极处理,处理后的结果基本上消除了斜磁化的影响。
2.磁力异常的向上延拓和剩余磁力异常的计算
化极后的磁异常向上延拓可以使叠加异常中的浅部地质因素的影响减弱,从而突出深部地质因素引起的磁场。我们共做上延图4张,上延高度分别为2k m、5k m、10k m、15k m。从4张上延图来看,随着上延高度的增加,浅部磁异常逐渐消失,区域磁异常的形态特征更加清晰,即长波长异常更加突出,短波长异常消失。从磁力异常中减去区域磁力异常得到了剩余磁力异常,剩余磁力异常多为短波长异常,它反映了盖层中特别是第四系弱磁异常的变化。
3.视磁化强度填图
采用化极处理后的DT异常,经正则化滤波消除浅层干扰,再迭代反演地下两界面之间磁性层的视磁化强度,即求得视磁化强度分布。该方法需要已知上、下两个磁性界面的深度。为使问题简化,上界面取磁性体最小埋深,下界面取基底以下一个平均深度。利用该方法计算出的视磁化强度平面图基本反映了地下岩石磁性的变化规律。
利用视磁化强度进行视磁化强度填图,可以划分岩性,确定磁性岩体边界,突出地质构造单元界线,以便解决深层地质结构。为了得到一个正确解,我们首先进行场的提取。视磁化强度的计算,为我们利用重磁资料分析,基底岩性提供了一个依据。
图5-5 柴达木盆地剥层剩余重力异常图(单位:10-5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