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产卵后,将带有鱼卵的草提出来,放入准备好的盆或池内孵化,水深大约30厘米,放水草时用石子做坠,使草悬浮在离水面约5厘米的深度,用手轻轻把成捆的水草展开,避免因水草没散开,光照不好出苗不齐。水温在17"18℃时,约一周孵出小鱼,水温20"22℃时,约3"4天孵化,水温25℃左右时,约48小时即可孵化出鱼。 金鱼在孵化过程中,如遇气温突然变化,必须采取保温措施,水温降到10℃左右时,鱼卵容易死亡,导致孵化失败。在孵化期内,为保持水中有充足的氧气和水的清洁,每天要坚持用布把水面的脏物拉出来,这就是行话中说的“打皮子”。孵化过程中还应细心观察鱼卵的变化,正常的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由于细胞分裂活动,而逐渐膨胀,在孵出鱼之前如详细观察,能看到鱼卵上有两颗极小的黑点,这就是“眼点”,说明鱼苗不久就会破膜而出,孵化过程中不能换水,水温水质的变化会影响鱼卵的正常发育。 受了精的卵细胞,其卵膜很快吸水膨胀,卵变成淡黄色稍微透明则进入金鱼的胚胎发育阶段。如果卵细胞变得不透明进而逐渐发白,这是因未受精的缘故,此卵细胞将不能孵化。
一、影响孵化的因素
受精卵孵化时间的长短和出苗率的高低与外界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水温的影响最显着。金鱼的孵化温度要求在18~30℃范围内,最佳温度是20~22℃,在此温度条件下受精卵经过3~4天的孵化就可以脱膜。水温高发育快,水温低发育慢,胚胎发育过快和过慢均是不利的,容易产生较多的畸形残缺鱼,也会降低成活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如果遇有温度的突然剧变,则会严重影响金鱼的胚胎发育,将会出现大量死亡。
除适宜的水温外,高溶氧量和适宜的PH值也是胚胎的发育顺利进行必不可少的外界条件。
二、孵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受精卵采收后应在1-2小时内转移到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并要控制温差小于2℃;
要保证孵化池水质清新,溶氧量充足,无敌害生物;
孵化过程中不要随意翻动鱼巢并保证鱼巢和受精卵浸没在水中;
待仔鱼的卵黄囊消失后,鱼苗全部能自主沉浮平游(称为“离巢”)后1-2天后取出鱼巢;
孵化过程中不能换水,也不应搅动水体,以免影响胚胎的发育,造成鱼苗发育畸形或死亡。
一般淡水鱼的鱼卵孵化:
一般从鱼卵产下到孵出小鱼需要3—7天,
如果平均水温为15—20℃时,则孵化的天数为5—7天;
平均水温为20℃时,4—5天就能孵出小鱼;
平均水温为20—25℃时,只需2—3天就可以了。
总之,水温越低,孵化时间越长。
鱼苗,也叫“鱼花”,指孵化不久的幼鱼,
主要分为人工繁殖的鱼苗和来自江河的天然鱼苗两种。
主要食物有:
藻类
藻类个体比轮虫小,适合在鱼苗开口初期作为开口饵料使用。随鱼苗的生长,口裂变宽,轮虫则成为其最适合的饵料。两者是可以互补的。
蛋黄
蛋黄是一种常用的鱼苗开口饵料,生产中可将蛋黄经80目筛绢过滤,使蛋黄颗粒变小,使其在水中呈雾状均匀分布,可使悬浮时间保持在1h左右,如果控制投饵量在适当的范围内,蛋黄可以较好地被鱼苗摄食。但需要注意的是,此种饵料易沉降、散失,入水后易造成水质败坏,致使鱼苗生长慢,存活率低。
一般从鱼卵产下到孵出小鱼需要3—7天,
如果平均水温为15—20℃时,则孵化的天数为5—7天;
平均水温为20℃时,4—5天就能孵出小鱼;
平均水温为20—25℃时,只需2—3天就可以了。
总之,水温越低,孵化时间越长。
主要食物有:
看小鱼苗的卵黄下去后开始喂食温度就按你正常养鱼的温度就可以,鱼苗要隔离防止被别的鱼吃掉,饲料方面有我推荐丰年虾孵化卵这个比较好买回来自己孵化成小虫了就可以喂小鱼苗了营养丰富,其次是洄水、在不少鱼市有卖微生物粉的也可以,实在没有的话只有鸡蛋黄了,鱼苗再大一点了你可以把饲料磨碎了喂。
产卵后,可以将种鱼捞入另一个缸中,鱼卵留在原缸孵化,受精卵在发育初期是透明的,不透明的是未受精卵,孵化到总孵化日数的中间时,肉眼可以看到卵内出现小黑点。一般从鱼卵产下到孵出小鱼需要3—7天,孵化水温20度左右是最理想的孵化温度,4—5天就能孵出小鱼,水温过高容易缺氧,影响正常发育,导致仔鱼畸形率增多,水温太低,孵化时间过长,会影响孵化率,孵化期间要尽量保持水温不发生大幅度的升降。
如果死卵(白色)太多,就放弃不要了,精心养好种鱼等待二次产卵。在此期间应做好准备,一般养一个品种的至少要准备3只孵化缸,最好要用金鱼藻制作鱼巢,把根部扎好备用。十几天后种鱼便可二次产卵,产卵一般是在清晨4时至上午10时这段时间。雌鱼腹部膨大,雄鱼疯狂追逐雌鱼,就是产卵的先兆,可将鱼巢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投入缸中撒开成扇形,下面系上重物,等待种鱼产卵。产卵后将鱼巢取出,放入孵化缸孵化。
把熟鸡蛋黄用纱布包起来,泡在水里,看见有象黄雾的东西出现就把纱布拿掉,刚生出来的小鱼就吃那!注意清洁卫生.不要有残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