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派是美国人类学、民族学流派之一。反映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是各学派的出现和演变。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后,围绕着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展开了争论,出现学派林立,理论纷纭的局面。其中主要有十大派。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该局面演变为学派减少,相互吸收,互补并存的势态,这也是心理学趋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复兴者在弗洛伊德关于人类发展和心理动态学学说的影响下,形成了新心理学派,其表现一是所谓“认识人类学”的出现,一是在人类学中进一步应用以心理动态为着眼点的研究方法。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
这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1856-1939)于19世纪末在精神疾病的治疗实践 心理学派
中创立的一种独特的心理学理论.这一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潜意识论,泛性论和人格论等.该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可分意识和潜意识两部分,潜意识虽不能为本人所意识,但它包括原始的盲目冲动,本能及被压抑的欲望,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其一旦发生障碍是导致精神疾患的原因.该理论还认为,人的一生行为都带有性的色彩,受"里比多"性能的支配,并随"里比多"在个体发展过程中集中于身体某一区位的变动而出现口腔期,肛门期,性具期和生殖期,形成四个发展阶段.他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本我与生俱来,即先天本能和原始欲望;自我处于本我和外部现实之间,对本我作缓冲和调节;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即良心和自我理想两部分,以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虽遭到不少人的反对,但在全世界有深远影响,尤其是在精神治疗,文学艺术,宗教,法律等领域中.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精神分析学派修正了弗洛依德的理论,反对本能说和泛性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产生精神疾病和人格发展的影响.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1879-1958)于20世纪初创立的一个西方心理学的主要 心理学派
流派.它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早期行为主义时期(1913-1930)和新行为主义时期(1930年以后).早期行为主义完全排斥对人的心理和意识进行内省研究,主张心理学应对环境操纵与人的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客观研究,并把心理现象过度地简化为刺激—反应模式,即S—R模式.由于行为主义强调研究的客观性,使一套行为控制的方法得到发展,促进了心理学研究的精确性和实证性,并在心理学大部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它因无视有机体内部过程而走向了极端,到本世纪30年代后逐渐为新行为主义所取代.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S—R模式,在S—R之间增加了一个中介变量O——代表反应的内部过程,形成S—O—R模式.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08-1970)和罗杰斯(1902-1987)于本世纪50年代所创建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既反对精神分析学派贬低人性,把意识经验还原为基本驱力,又反对行为主义把意识看作行为的副现象,主张研究人的价值和潜能的发展,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在充分发展自我潜力时,力争实现自我的各种需要,从而建立完善的自我,并追求建立理想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人在争得需要满足的过程中能产生人性的内在幸福感和丰富感,给人以最大的喜悦,这种感受本身就是对人的最高奖赏.从探讨人的最高追求和人的价值的角度看,心理学应当改变对一般人或病态人的研究,而成为研究"健康"人的心理学,揭示发挥人的创造性动机,展现人的潜能的途径.人本主义方法论不排除传统的科学方法,而是扩大科学研究的范围,以解决过去一直排除在心理学研究范围之外的人类信念和价值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一门尚处在发展中的学说,其理论体系还不完备,但却可能代表着心理学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
认知心理学派
这是本世纪6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个心理学的新流派,并已成为当前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从广义上说,心理学中凡侧重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学派都可称为认知心理学派,如皮亚杰(1896-1980)学派也被认为属于认知心理学派.但目前在西方大多数指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一一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认知过程的科学,因而也叫认知加工心理学.确切地说,它研究人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利用知识的过程,即感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等.它强调人已有的认知结构对当前认知活动的决定作用,并且通过计算机和人脑之间进行类化,像研究计算机程序的作用那样在较为抽象的水平上研究人的信息加工的各个阶段特点,以揭示人脑高级心理活动规律.因此,把关于人的认知过程的一些设想编制成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验证的计算机模拟,也就成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法.
能答这题的是高手
09心里的童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