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全称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于 1916 年 4 月出版。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新的特征,即生产的集中和资本的集中。当时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与第二国际的理论家们都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这些新特征,不了解它们是整个制度的一部分,而是将它们割裂开来分析,这样势必对已经到来的资本主义新阶段 —— 帝国主义阶段熟视无睹。为了对这种糊涂认识及时加以澄清纠正,以免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有害影响,列宁连续写下了《第二国际的破产》、《论欧洲联邦口号》等文章,对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进行初步概括,批判了考茨基刚刚出笼的 “ 超帝国主义论 ” 。 1916 年初,列宁又在苏黎世州立图书馆阅读了大量资料,记了 15 本有关帝国主义的笔记,随后写成了《帝国主义论》。在《帝国主义论》中,列宁总结了《资本论》出版后资本主义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情况,全面地、透彻地分析了帝国主义的矛盾、特征与本质,揭示了帝国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
列宁在1917年出版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批判、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思想,第一次对作为资本主义特殊阶段的帝国主义开展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列宁认为,“如果必须给帝国主义下一个尽量简短的定义,那就应当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列宁当年概括帝国主义的特征:
(1)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
(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在这个“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
(3)和商品输出不同的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已把世界上的领土瓜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