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企业文化理念的意义

2025-04-25 22:19:3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构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企业的产生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合理分工的出现而出现的具有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这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即企业,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产生出企业文化了。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这是存在决定意识的必然,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为什么客观存在的东西今天不仅重提、而且倍加重视呢?这既有其时代前进的客观发展因素,也有其认识提高的主观发展因素。环顾周围,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创造力越来越大。时下不少的消费,与其说是消费“物”,不如说是消费“文化”。如一次出国,随行的一位同志代他的一位同事购挎包,他目不转睛,只奔一个品牌而去,其他的连看都不看一眼。他说,他的这位同事只认这个品牌,似乎挎上这个品牌的包自己就能高雅几分,并平添几许魅力,甚至在社会上能“高人一等”。一位知名学者还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他说,一个台湾人在美国开了一个生产保健品的企业叫仙妮蕾德,其硬货源是枸杞子。如果直接卖枸杞子,不仅卖不上价,还可能会卖不出去。但这个人很聪明,他把文化注入产品,使产品披上文化的外衣,告诉美国人,健康就是金、木、水、火、土与阴阳的和谐,结果这个产品卖火了。这就是含在产品中的文化的竞争力与创造力,即文化在产品创意和产品生产流通领域中创造价值的能力,这种能力,能给人或物以及人的活动平添许多魅力。当然,这主要并不是物质性的价值,而是观念性的力量、文化性的联想、审美性的情趣。
如果上升到理论层面,构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在于:
第一,构建企业文化,是企业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是生产力的载体。而且,这个生产力并非单纯是物、是先进的设备,而是人与人的力量。这种人与人的力量既包括决策层和管理层,也包括操作层。这三个层面的人都各有其位、各有其责、各有其才,从而形成一个企业最具活力亦最具潜力的完整体。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企业既要按先进生产力的要求去干,如按照市场的要求和行业规划的要求,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及产品结构,整合包括先进的机器设备和先进的科技及管理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加强各种业务培训,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等,也要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并构建企业文化,以保证和促进生产力有序、健康、持续地发展。这种保证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说到底也是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实现的文化。行业开展的“两个至上”价值观的大讨论,就是这种体现的表现形式。所以构建企业文化,是企业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第二,构建企业文化,也是企业使命的要求。现代化的大生产和智能化、信息化的实现,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又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意识,两者交互的结果是卖方市场蒸发,买方市场称雄。过去是市场“吃不饱”,现在是市场“吃不了”。到处是商品,商品到处是。以卷烟为例:1985年全国产量为2360万箱,今年已达3850万箱,而且外烟的品种也由无到有,由少到多。同时,企业组织结构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过去全国有185家烟厂,现在仅剩40多家。而且,主业更加突出了,剥离出了卷烟以外的其他业务。这些变化,也要求企业文化与时共进,以体现时代性,释放创造性。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正是由于这种工业革命,人的劳动生产力才达到这样的高度,以致在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有了可能在大家合理分工条件下,不仅生产出充分的物品来满足一切社会成员的大量消费和造成丰富的后备储藏,而且使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可以从历史上留传下来的文化——科学、艺术、公共生活方式等等——中间承受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且不仅承受而已,还要……促进其进一步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文选》第一卷第543、544页)这种“促进”“历史上留传下来的文化”并“进一步的发展”的任务,对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来说,是责任,更是使命。工人,尤其是产业工人的一项光荣任务就是创造与发展,即创造与发展历史、创造与发展财富,同时也创造与发展文化。并且,这种创造与发展的企业文化与特定的历史条件、特定的地理环境、特定的企业氛围和特定的员工群体分不开。就好像有一首网络歌曲叫“老鼠爱大米”,当初我就弄不明白,怎么老鼠会爱大米呢?记得小时候,大人说的歌谣是“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现在怎么会是老鼠爱大米呢?不懂就问。秘书告诉我,老鼠是最爱吃大米的,他家乡的人都知道。我这才恍然大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形成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我是北方人,我那个时代北方不种稻子,只种小麦和玉米,当然就没老鼠爱大米之说,如果硬要说,应是老鼠爱玉米。而秘书是南方人,他家乡盛产稻子,当然就有老鼠爱大米之说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包括语言表达在内的文化所具有的个性特色和表达技巧习惯。
第三,构建企业文化,同时还是企业文化内在发展的要求。一个企业一旦形成自己的文化,便具有割舍不断的继承性和连续性。这种继承性和连续性,既是人们习惯思维所致,也是企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致,更受时代的影响、潮流的浸润。如企业管理者所强调的公正观念,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管理环境、不同的运行机制,就有不同的说法。强调分配必须绝对均等,而无视人的能力、贡献、勤懒、需求等方面差异的,是平均主义的公正观;强调“你给我初一,我给你十五”,“你给我针尖,我给你麦芒”的,是报复主义的公正观;强调地分肥、薄、瘦,人分三、六、九的,是等级主义的公正观;强调利益分配同个人业绩挂钩,多劳多得,按劳取酬的,是功利主义的公正观;强调人的主体地位,肯定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满足人的需求的,是人道主义的公正观。这种种公正观都是企业一定时期价值观的反映,都属企业文化的范畴。这就要与时共进,按照发展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要求进行取舍,把功利主义与人道主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体现企业追求效率的企业目标,也体现企业追求公平的社会目标,使企业与社会同音共振。当然,企业文化同人们的认识和事物的发展一样,“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的理想状态中最终结束”,“完美的……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而“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必然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4页、第216、217页)。企业文化的发展永远是一个过程,永远具有阶段性,因而永远需要不断进步、不断提升。也就是说,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重视构建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为了企业自身健康、持续地发展,更快、更强地发展。只有文化认同,员工与员工之间、联合重组后的母企业与子企业和分企业之间的关系才能更稳固、更持久,亲密合作共事的关系才更不易改变。只有企业文化的认同,才具有共同的价值选择、共同的好恶倾向、共同的行为规则和共同的目标追求。这就好像日烟公司的CEO在同我们的一次交流中说到的:日烟公司收购了雷诺国际公司以后,表面看成绩很大,实际上困难很大。为什么?文化的差异。所以,要增同减异,就要靠文化。一个企业,只有在长期共同的生活实践和事业追求中,才能形成包括生存利益、工艺技巧、生活习惯和行为规则的共同的文化价值观。

回答2:

是为了增加附加值啊。。管理与服务都独到。具有其他企业所不具有的独特亮点 有自己的文化 底蕴 =3= 有核心价值。。

回答3:

企业文化的意义
1、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企业文化具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色,是企业的灵魂,它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毛泽东早就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企业也是一样,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愚蠢的企业,而愚蠢的企业是不能在竞争中取胜的。
企业文化是企业明天的竞争力,要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要真正成为一流企业,就是要借助企业文化强大的推动力。正观世界上成功的企业必然都有先进的企业文化作支撑,没有卓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哲学信仰,再高明的企业经营目标也无法实现。反观世界上一些遭受挫折、甚至破产的著名企业,出问题大都在企业文化上面,不是没有建立起先进的企业文化就是背离了企业的价值观出了乱子。面对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企业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从而谋求在新形势下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必需要进行系统性变革,而变革的核心就是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力量,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3、企业文化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励员工开拓创新、建功立业的斗志。
优秀的企业文化为员工提供了健康向上、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精神食粮,能营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与高尚的人文环境。企业内各种文娱活动的开展,活跃着员工的业余生活,加强了员工之间的团结友谊、沟通合作和团队意识;企业的激励机制,分别从物质、荣誉和个人价值三个方面对员工进行激励,激励着员工奋发向上、开拓创新、建功立业的信心和斗志;各种学习和培训使员工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让他们能更好的在企业里实现个人的价值。员工在企业文化良好的环境下工作生活,在本职岗位上各尽其能,积极进取,这样就能形成一个风气正、人心齐、奋发向上、生动活泼的局面,有了这样高素质员工队伍的企业,就能适应日益变化的新经济形势,使企业发展壮大起来。
4、企业文化对员工起着内在的约束作用。

“企业即人” 企业文化即是企业人的文化,属于思想范畴,是人的价值理念,这种价值理念和思想道德属于同一种范畴。企业文化是和社会道德一样,都是一种内在价值理念,都是一种内在约束,即人们在思想理念上的自我约束,因而都是对外在约束的一种补充。经营企业首先依靠企业制度,但制度总是落后于企业的发展,总有需要完善地方,有时也会有失效的时候,那么一旦企业制度失效了靠什么来约束人的行为?这就要靠企业文化来约束,靠企业的价值观来约束,使员工少犯或不犯错误。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员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引导和牵引着企业员工保持健康的心态,追求精神的富足,树正气、防腐倡廉、洁身自爱、做堂堂正正的人。
事实上也是如此,企业一旦发展壮大后,单靠权力和制度来管理企业有时就显得力不从心,这就需要有一个在此以外的力量来帮助管理企业,引导或约束员工的行为,这个力量应没有权力的强迫,没有威严的威慑,没有物质的引诱,应能和员工做心灵上沟通、交流和引导,与员工的思想吻合,使员工时时处处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出轨,这个神奇的力量就是企业文化。

5、企业文化可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企业文化作为一项高级形态的管理职能,它最终的绩效应该体现在企业的经营业绩上。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经过11年艰苦研究,总结了200多家企业绩效情况,最后集中到10家典型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经营关系上,证明了企业文化是对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以松下电器公司为例:松下公司现有职工20多万人,产品有1.4 万种工厂分布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营业额从战后至今,增加了4000多倍,该企业的成功得力于完善的企业文化。它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每天早上8点钟,公司所有的员工朗诵本公司的“纲领、信条、七大精神”,并在一起唱公司歌曲。正如一名高级管理人员所说,松下公司好像将我们全体员工融为了一体,增强了企业使命感。第二,在进行总体企业文化培育的前提下,更注重对人的培养。松下幸之助有一段名言:松下公司是制造人才的地方,兼而制造电器产品。也就是说,如果不培养人才,就不能有成功的事业。大规模的人员培训,保证了松下电器的新产品源源不断的涌向世界各地。松下幸之助的远见认识,正是现代企业文化的体现,给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留住人才,是人本思想在经营中的运用,也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员工工作不仅仅意味着拿工资,还希望工作能表现出工作者本身的价值,表现出社会上的差别,跟上时代的步伐。第三,注重经营性的、丰富的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有新鲜感,这样更易于职工自觉接受公司的文化。每年年终时,公司自上而下动员职工提出下一年的行动口号,然后汇集起来,由公司宣传部口号委员会挑选,报总经理批准、公布。公司有总口号,各事业部、分厂有各自独特的口号。一旦口号提出,全公司都在这一口号下行动,口号本身体现公司的价值观。根据这种口号去从事工作,在全体员工同心同德的努力和支持下,企业自然就会兴旺发达。可以说,正是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密切结合,推动着企业走向了成功。

回答4:

不好回答,问的太宽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