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的速度 14.5~16公里/小时 。阿拉伯骆驼适应深深的沙土地和酷热的天气。它能驮运400磅(180公斤)重的货物每天走上40英里(64公里)的路程,连续走4天;用于比赛的骆驼速度可达每小时8英里(13公里)。
冲刺速度可达40英里/时,长途持续速度可达25英里/时。这种骆驼的毛发很短,像羊毛,体格较瘦弱,它们比双峰骆驼更加温顺,也更加容易驯化。
但到12月份的公驼发情季节,人们发现,在这个季节公驼追赶母驼或追逐骑马人的速度,远远超过平时的速度,每小时可达70~80公里,一般的骏马根本赶不上它。骆驼颇能忍饥耐渴,每饮足一次水,可数日不喝水,仍能在炎热、干旱的沙漠地区活动。
由于它们鼻内有很多极细而曲折的管道,平时管道被液体湿润着,当体内缺水时,管道立即停止分泌液体,并在管道表面结出1层硬皮,使它吸收呼出的水分而不致散失体外;在吸气时,硬皮内的水分又可被送回体内。水分如此在体内反复循环被利用,故能耐渴。
扩展资料:
据研究,骆驼的耐渴能力要比人类高出10倍以上,那么骆驼为什么会有如此惊人的耐渴能力呢?以前有人错误地认为,关键在于它那高耸的驼峰能够贮存大量的水,以备不时之需。
从解剖结果来看,驼峰完全是贮存脂肪的地方,连一滴水也没有,在找不到食物和水的情况下,骆驼就靠这些脂肪的代谢来调节。
长期生活在干旱的环境,它的身体结构也与其它动物迥然不同。骆驼耐渴,主要是它一次喝足水以后,善于调节水分消耗,如呼吸次数减少,小便量也很少等。骆驼的脂肪组织也很特殊,其脂肪类似于海绵,含水量也比其它动物高。
据研究表明,100克的骆驼脂肪可以经过氧化产生107克的水,这样,它自身就成了水的源泉,另外,骆驼的血液结构也与人不同,骆驼的血红细胞中水的含量是人的两倍,在不渴的情况下,它不会像人那样出汗,导致血红细胞中的水分减少。
在极干旱的情况下,它血液中的水分仅失去十分之一,所以不会因缺水而影响全身的血液循环。骆驼的瘤胃被肌肉块分割成若干个盲囊即所谓的“水囊”。有人认为骆驼一次性饮水后胃中贮存了许多水才不会感到口渴。而实际上那些水囊,只能保存5~6L水,而且其中混杂着发酵饲料,呈一种粘稠的绿色汁液。
这些绿汁中含盐分的浓度和血液大致相同,骆驼很难利用其胃里的水。而且水囊并不能有效地与瘤胃中的其他部分分开,也因为太小不能构成确有实效的贮水器。从解剖观察,除了驼峰和胃以外,再没有可供贮水的专门器官。因此可断定,骆驼没有贮水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