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化教育是针对某学生的某种特殊需要或某项缺陷补偿,制订出一份完整的书面教育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的过程。把教学目的、要求、方法、落实到某一个人身上,而不是每一个人身上,落实在某一个范围、区域内而不代替整个教学计划。
一、个别化教育步骤
1.搜集资料
(1)基本情况:包括个体的性别、年龄、家庭人口、父母学历、工作、教养方式、生活环境、过往病史、发病时间、智力水平、服药情况、评估得分、强化物等等。
(2)前期观察:也称为基线特征,即对确定实施个别化教育的个体进行详细记录,尤其是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思维认知水平、情绪行为、语言沟通、社会交往、精细运动和大运动等进行准确的描述,是教育取得成效的参照。为了使各项指标相对稳定正确,最少应持续半个月。
(3)初定目标:通过了解个体的基本情况以及对其半个月的观察,可以初步拟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目标。该目标只是一个轮廓,其科学性、实践性都还需在后面的实践中改进。
(4)家校联合: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单靠一个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而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一个宽松、和谐、同一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这就需要家庭的配合,家长的全力配合为学生的良好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事半功倍的作用,避免出现“5+2=0”的教育盲点。
2.制订计划
(1)训练目标:可分为长期目标、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是该计划的指导方针,短期目标是围绕长期目标分级制定的渐进性阶段目标。
(2)训练项目:根据训练目标制定训练项目,主要以模仿、大运动、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语言与认知、自理与社交为主。
(3)训练内容:训练内容是训练项目的具体化、详细化,是短期目标完成的具体措施,要尽可能详尽,一目了然,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4)训练时间:主要是起始时间和完成时间,做阶段性记录分析时要尽可能的把时间标注清楚。
(5)能力体现:根据训练过程及完成情况,有梯度地分为独立完成、口语提示下完成、手势或表情提示下完成、在辅助下完成、没反应(不配合)等,还可以根据训练时的具体情况分得更细。
(6)兴趣反映:主要分为积极主动型、社会强化型(赞扬、抚摩等)、食物强化型(强化物)、毫无兴趣型。
3.具体操作
具体操作的各个环节关系到个别化教育计划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是整个个别化教育计划中最关键的一环。
具体操作时要根据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能力及兴趣采用各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应用行为分析法和结构化等训练方法都可以渗透到各个训练环节中。例如训练某生的注意力、手眼协调、运笔的能力时,可以采取描线这一内容,由描垂直线(考虑到由上至下运笔是最简单、最易掌握的)开始,接着描水平线,之后描波浪线(波浪由平缓到凹凸、由圆到尖),最后是各种形状的组合(基本图形—组合图形—不规则图形等),由易到难,使个体更容易产生成功感,更愿意接受训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配合训练使用的器材、辅助工具(如图片、实物、作业纸)、场景、强化物的使用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训练的效果,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绝对不可以忽视。
4.评估改进
每隔一阶段都要对个别化训练结果进行评估,目前的评估手段有自然观察法、儿童适应性行为量表(ADQ)、心理教育测量(PEP)、自闭症行为检查表(ABC)等。评估应立足于现实,实事求是,肯定优点,重视缺点,尤其应对学生出现的新倾向作出分析。通过评估全面地了解该计划对该生的有效点和局限点,扬长补短;对计划中不适合的部分比如要求过高或过低、训练内容过难或过易做出调整,便于继续实施。在训练中(或训练后)要即时做好相关的记录。
二、模仿
1.予为的模仿能力比较强,但注意力集中困难,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能力。
(1)操作性的模仿:如看着老师怎样完成一个简单汽车的绘画或积木模型的制作,然后照着做。从亦步亦趋过渡到老师做完后孩子仿做。
(2)手部的动作模仿:尤其是手指动作的模仿,配以先前录制的手指操儿歌,加以简单的如XX、XXX节奏,提高其理解力和注意力。
(3)模仿发声方面,着重在开口韵母、声调、咬字、句子的完整性上。除了教他多说话外,更重要的是要训练其理解语言和场景间的关系,并能把握这种关系,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即时即景训练效果最好。
一、孤独症儿童中学阶段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教育策略
1.学习知识的选择性明显增强,自信心极易产生波动
由于我国培智学校实施的是九年一贯制的教育,因此孤独症儿童进入学校后,延续着小学教育,从教学环境到教师,从课程设置到教学都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所以孤独症儿童不会出现大的情绪变化。加之培智学校教学以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为主,在学科成绩方面并没有特别的要求,因而除了学生本身因身体变化出现的状况外,学习并不会给他们带来特别的压力。但是,这时的孤独症学生也会出现对某些学科领域知识的偏好。譬如说,这时如果对汽车产生了兴趣,他们会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汽车的资料.并严格进行分类。同时对不同汽车的性能、用途了解得一清二楚,这时的他们俨然像一个“汽车博士”。可是对于其他的知识却毫不关心,又俨然像一个“白痴”。
在普通初中学习的孤独症学生,此时在学科知识学习方面,常常出现明显的偏好。譬如说特别喜欢数学或者特别喜欢物理,而对其他课程学习表现得漫不经心。他们往往在某一二门学科成绩方面十分突出,而在其他课程方面却表现平平。即使进了高中,他们也是如此。
对于孤独症儿童出现的选择性学习的情况,教师和家长应给予关注,要反复跟他们讲道理,鼓励他们多学习新知识。要更加宽容,而切忌一味地指责。过多的指责,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同时容易引起他们的情绪和行为问题。随着年级增长,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的增强,学科难度加大,这时有的孤独症学生的自信心会受到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和家长需要多鼓励他们,并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帮助他们。
2.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常常采取逃避的态度
在普通初中学习,孤独症儿童在性格上会变得更加孤僻,他们已经知道同伴对他们的歧视眼光,大多数孤独症儿童会因此而加重自卑感。进入青春期的学生一般都喜欢动,喜欢在人多的地方表现自我。可是,这时的孤独症学生与刚进小学时完全不一样了,他们不喜欢往人多或者热闹的地方去,喜欢一人待在教室。即使上体育课,也是非要动时才动,一般情况下,他们会自己站在一边。即使是班会或班级活动.他们也常常会采取逃避的态度。即使进入高中后,他们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如果同学和其他家人能主动接近他们、关心他们,他们会表现得非常有“绅上”风度,.
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和家长要主动进行劝说,并对他们的状况予以充分理解。实际上,这些学生出现的问题,主要在于人的环境(教师、同学和家庭成员)的接纳程度和他自身对挫折的承受程度。对于他们平衡、协调和控制力方面出现的运动问题,要不讥讽,不嘲笑,而是要鼓励他们去克服自身的问题,同时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要大力表彰。
3.关于孤独症儿童的青春期教育
青春期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转变和过度时期,一般在10—20岁之间。这个时期儿童的性生理和性心理开始发展并趋向成熟,因此,这个时期是人发育过程中的最重要的时期。在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青春期教育是指针对儿童进人青少年阶段生理和心理的特点进行的教育,又称为青春期性教育。
教他们上早读,读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