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新型干法窑生料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2025-04-03 10:24:5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为了稳定水泥窑的正常热工操作制度,提高熟料质量,增加产量,保证窑系统的长期安全运行,水泥生产对入窑生料成分的均匀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一般要求入窑生料的KH标准偏差要小于0.02,最好能小于0.015.生料均化过程实际贯穿于生料制备的全过程。目前旋窑生料均化主要由矿山搭配开采(约占均化工作量10%~20%)、原料预均化堆场(约占均化工作量30%~40%)、生料配料粉磨过程的均化作用(约占均化工作量0%~10%)和生料均化库(约占均化工作量40%左右)等4个环节构成生料均化链。每经过1个环节都会使原料或半成品进一步得到均质化。

在这个生料均化链中,生料均化库作为生料入窑前的最后一道工艺保障,承担了非常重要的任务。但在实际生产中,往往生料均化库使用几年后,由于堵塞、粘库或设备故障等原因,均化效果会明显下降,大部分均化库的均化系数通常只能保持在3~5.因此,许多水泥厂实际入窑生料成分的波动很大,难以达到入窑生料稳定性的要求。

为提高入窑生料的稳定性,除了保证矿山合理搭配、预均化堆场和均化库的均化效果外,努力提高在生料配料及粉磨时的均质化作用,不但能降低对生料库均化效果的依赖,还能提高整个均化链的可靠性,为熟料产质量的提高,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

当前生料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配料秤堵料大部分新型干法窑水泥厂的生料磨都可以利用窑尾热风,在生料粉磨过程中同时进行烘干。由于磨机对入磨物料的水分要求降低,大部分原料都采用露天的形式预均化或堆存,结果在配料的时候,水分大的原料堵秤或者架仓频繁发生。

一旦某种原料堵秤或架仓造成某种原料断料,如果不能及时处理,不但造成磨机实际产量下降,而且各种原料不能按预期比例进入磨机混合,出磨生料的成分波动非常大。

2.中间配料仓物料离析目前,许多5000t/d以上的新型干法窑,在设计时往往选用2台管磨或立磨,在生料配料秤前,用1个配料中间仓分成2个下料口将原料分到2台配料秤上配料,物料在中间仓运动过程中,由于颗粒度不同产生离析,使得2台磨实际入磨的原料成分相差很大,2台生料磨在同时运转时的原料配比相差很大。

在实际生产中,如果其中1台磨机停机而另1台磨机还继续开机,原来的离析状况被打破,该磨机的入磨物料成分将发生很大变化,必然导致出磨生料成分发生很大变化,需要化验室通过质量控制,进行2~3小时的配比调整,出磨生料成分才能恢复正常;在1台磨机正常开机时如果另1台磨机投入运行,也会由于离析状况的突然改变,导致入磨物料成分又要产生较大的变化,化验室又要进行2~3小时的配比调整。因此,中间仓内的物料离析作用会给出磨生料的稳定性带来很大的影响。

3.缺乏稳定可靠的保障体系一些大型旋窑厂虽然配制了大型X射线荧光分析仪,但没有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软件,在取样分析后,实际进行配比调整时还是依靠人工。

由于水泥生料的每种原料都含有SiO2、Al2O3、Fe2O3、CaO这4种氧化物,只是含量多少的区别,因而,调整任何一种原料配比都会影响生料3个率值变化。而且人工无法准确计算出生料的配比,只能采用试凑方法。所以,依靠人工调整生料配比,往往1次难以达到要求,通常需要调整几次方可接近理想的率值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