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教父之过是什么意思?

2025-02-24 02:31:2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意思是:意思是养了孩子不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出自宋·王应麟《三字经》:“养不教,父之教;教不严,师之惰。”

原文摘录: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译文:

养不教,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作为呢。

玉石不经过雕琢,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做儿女的,从小。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从他们那里学习许多为人处世的礼节和知识。

扩展资料:

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即王应麟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读书,于是编写了融会经史子集的三字歌诀。

王应麟是南宋人,《三字经》原著中的历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为止。随着历史的发展,为了体现时代变迁,各朝代都有人对《三字经》不断地加以补充,清道光年间贺兴思增补的关于元、明、清三代的历史,共计二十四句话。

回答2:

孩子的成长和父母离不开关系,因为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会孩子说话,走路,叫爸爸妈妈,父母一般都是言传身教,在孩子的生活里潜移默化的学习到了父母的一些行为。所以说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大的。


一般孩子在三岁到五岁的年龄是最喜欢学习的时候,有时候旁边说一句话他就喜欢跟着学一句。把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新鲜感放在语言里表达了,同时在这个时期陪在其身边的人自然就是爸爸或者妈妈了,又或者是奶奶爷爷,总而言之,一切是家长做出的决定,所以我们说子不教,父之过。



古时候女子没有权利,在家里男人做主。虽然说女子高尚在于是相夫教子,男子便是外出的能手。但这毕竟是大男子主义古时候的思想,可是对于家庭中,能够做决定,出主意的人也可能是男人。虽然现在已经进入民主文明时代,但是男女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像在我家里的事情,一般是爸妈商量着来,但是决定还是爸爸做主的多。父亲在家庭中地位还是很大的,对于孩子一生的教育问题还是值得非常重视的。



从小培养孩子,教育孩子这是父亲的责任,也是母亲的责任。我们老说:“子不教,父之过”是由于历史遗留的问题。古代父亲在家庭中担当重任,并且女子很少能够出门被别人认得,对于孩子的教养问题自然是怪罪父亲。

回答3:

这是现代人的翻译,实际“教”的意思是学习儒家经典,“不教”就是不学儒家经典,“过”不是过错的意思,而是不负责任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孩子不学儒家的经典,是因为父亲的不负责任”

回答4:

回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