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秦相李斯
http://www.quanxue.cn/LS_ChunQiu/LiIndex.html
2
http://www.quanxue.cn/LS_ChunQiu/ShiHuangIndex.html
秦始皇大传
3
尉缭子
秦始皇时的大梁人尉缭。一般署名是尉缭子。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书中杂家类著录《尉缭》29篇,兵形势家类著录《尉缭》31篇。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尉缭子》残简,说明此书在西汉已流行,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尉缭子》的军事思想具有战国时代的特色,颇有价值。宋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被定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科举必读的兵学教材。但此书仍有其时代局限,书中说:“古之善用兵者,……能杀其半,威加海内”,算是一种血腥的屠杀,令人发指。
4
蒙恬(?—前210年),中国秦朝名将。祖居齐国,祖父蒙骜、父亲蒙武皆为秦名将。 蒙恬最初作过司法方面的文书官。《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蒙恬在前224年作为李信的副手一起带兵二十万攻楚,独自带领一支分遣队攻克楚国的寝丘(今安徽临泉县),李信在攻破鄢(今河南鄢陵县)后,引兵向西,与蒙恬在城父(今河南宝丰县东)会合,不久李信军被楚军击破。秦始皇被迫启用王翦为将,蒙恬父蒙武为裨将军带兵六十万攻楚。始皇三十年(前221年)因为出身将门被秦始皇起用为将军,攻齐国大胜,后任内史。
秦统一六国后,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率领30万秦军征伐匈奴,次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击退匈奴700余里,屯兵上郡(今山西榆林东南)。蒙恬吸取战国时期据险防御的经验,从榆中(今属甘肃)沿黄河至阴山构筑城塞,连接燕、赵、秦5000余里旧长城,据阳山(阴山之北)逶迤而北。并修筑北起九原、南至云阳的直道,构成了北方漫长的防御线。蒙恬守北防十余年,匈奴慑其威猛,不敢再犯。
而当时蒙恬之弟蒙毅也在作上卿。蒙毅曾判处中车府令赵高死刑,但赵高又被赦免,从此和赵高结怨。赵高和秦始皇幼子胡亥关系密切,曾私下教授胡亥法律方面知识,颇受胡亥重用。
秦始皇长子扶苏因子谏皇帝失爱,贬至上郡,监守蒙恬军。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在出巡中在沙丘病故,李斯和赵高矫旨拥立胡亥继位,下令赐死扶苏,因为蒙恬与扶苏关系密切,也同时赐死蒙恬。接到命令后,蒙恬觉得可疑,“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史记·李斯列传》)但扶苏最后自杀,蒙恬拒绝自杀,被解除兵权关押在上郡的阳周,部军队交由裨将王离指挥。
后来,由于扶苏已死,胡亥想释放蒙恬,赵高称蒙毅政治上倾向扶苏,于是蒙恬、蒙毅兄弟被处死,葬于绥德县城西的马鞍山下。
家族
蒙恬的祖父蒙骜原居齐国,在秦昭襄王来到秦国,在秦庄襄王时出现在史书中,不断地为秦国征战,后来成为上卿。到秦始皇初年成为了秦国最重要的将领之一。蒙恬的父亲蒙武作为王翦(正是后来蒙恬的裨将王离的祖父)的裨将军参加了秦灭楚之战。到蒙恬时,蒙恬已经可以率领当时秦军最重要的部分北征匈奴,连秦始皇的长子也被派到蒙恬军中作监军,而蒙毅也同时做到上卿,并曾带兵,家族的地位甚至超过了蒙骜在世时。但也造成了与胡亥、李斯和赵高等的矛盾和利益冲突,最终导致了蒙氏家族的灭亡。
传说蒙恬发明了毛笔,《史记》“恬取中山兔毛造笔”,晋人崔豹《古今注》提到:“牛享问曰:‘自古有书契以来,便应有笔,世称蒙恬造笔,何也?’答曰:‘蒙恬始造,即秦笔耳。’”。考古发现在蒙恬之前中国已有毛笔,1954年湖南长沙发现第一枝战国毛笔。
5
王翦(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主要战绩: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与白起、廉颇、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秦王政十一年(前236年),王翦领兵攻破赵国阏与(今山西和顺),夺取赵漳水流域。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秦王召集群臣,商议灭楚大计,王翦认为“非六十万人不可”,李信则认为“不过二十万人”便可打败楚国,秦王大喜,认为王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万,南下伐楚。王翦因此称病辞朝,回归故里。不久楚军大破李信军,杀七都尉,秦军告急,秦王亲自驰往频阳,复用王翦,始皇自送霸上,王翦因手握六十万重兵,出征时向秦王“请美田宅园池甚众”、“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出关前,又连续五次求赐美田,部下怪而问之,他说出了自己的用意:“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意思是借此消除秦王疑惧。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王翦领兵伐楚,坚壁不出,待楚军调动之际,大破楚军,杀项燕于蕲,虏荆王负刍,平定楚国。随后又南征百越,取得胜利,因功晋封武成侯。王翦之子王贲,也以战功著名。
6
王贲(bì),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人,秦代名将王翦之子。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王贲攻魏,引黄河、大沟水灌魏都大粱(开封),大梁城坏,尽取其地,魏王投降。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3年)王贲攻辽东,掳燕王喜,燕国灭亡。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王贲攻齐,一路势如破竹,直抵齐都临淄,齐王田建出降,齐国灭亡,齐人讽刺说“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史称秦灭齐之战,至此秦国一统六国,王贲功封通武侯,曾随秦始皇东巡琅邪。
7
李信,战国时代秦国将军,助秦王政消灭六国。为汉飞将军李广的五世始祖。
秦燕之战
秦王政二十年(前223年),燕国荆轲刺杀秦王失败,秦派大将王翦、辛胜攻燕,于易水之西大破燕军。次年,王翦子王贲攻蓟(今北京西南),燕王和太子丹败走辽东,这时候,李信领兵千余乘胜追击至衍水(今辽宁浑河),杀太子丹。二十五年(前222年),燕王喜被俘,燕国亡。
秦楚之战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准备攻楚国,完成统一霸业。秦王知道李信勇猛,问信需要多少兵马攻楚,骄傲的李信称只需二十万。但王翦则称需要六十万方能灭楚。秦王认为王翦年老胆怯,未接纳他的建议。其后,李信出征攻打平舆(今河南平舆),蒙恬则攻破寝丘(今河南沈丘),后来李信又攻下鄢郢,约恬会师城父(今安徽毫县),不料被楚国大将项燕偷袭,秦军大败。次年,秦王亲自请告老归田的王翦出征,王翦领六十万大军再攻楚国,于蕲(今安徽宿州)南大破楚军,杀项燕,俘楚王,楚亡。
其实功臣最大的应该是商鞅,其次是李斯和尉缭并列,李斯对内调和稳定,主政并且负责后勤补给,尉缭统一指挥各个将领,调度全国兵马,制定军队条令,战略,战术。二者缺一不可。下来才是那一堆猛将。
比较著名的有下面几个,名字下面是详细介绍,如果贴出来的话太多了,所以就给各网址
李斯
http://bk.baidu.com/view/25990.htm
尉缭
http://bk.baidu.com/view/53766.htm
王翦
http://bk.baidu.com/view/69426.htm
王贲
http://bk.baidu.com/view/345664.htm
李信
http://bk.baidu.com/view/192827.htm
打战主要靠王翦(攻赵,燕,灭楚).桓齮(攻赵).王贲(灭燕,灭魏,灭齐)
谋略的话主要靠李斯了
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