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高等教育要回归常识

2025-04-04 02:27:59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教育的常识就是读书,要围绕读书来办教育。

高等教育要回归常识,要围绕读书来办教育,积极引导广大师生读“国情”书、“基层”书、“群众”书,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马列经典、中外传世经典和专业经典,杜绝浮躁、理性思考。

大学作为一流人才培养的重要供给主体,要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就必须在教育理念、办学思想、质量文化等方面回归大学教育的本质初心,为一流人才培养提供高质量的有效供给。

扩展资料:

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工作,教学权力理应在大学治理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实际上,长期以来突出存在的“轻教学”现象与忽视教学权力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流人才培养应当回归教育本原,从构建科学有效的大学法人治理结构出发,彰显教学权力,明晰教学权力在学校治理权力配置中的合理定位,强化其科学配置与有效行使。

要按照教育教学规律的要求,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切实赋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的教学权力,强化教师的教学权力意识并规范其运用,为一流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制度化保障。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高等教育要做到四个“回归”

人民网-一流人才培养必须回归常识

回答2:

回归常识,就是学生要刻苦读书学习;回归本分,就是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回归初心,就是高等学校要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回归梦想,就是高等教育要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