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指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出自《仪礼·丧服》:“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译文:“女人有三从的意义,没有专用的方法,所以未嫁从父,出嫁从夫,死亡从你。”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言、容、功,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言语;其次是相貌;最后是治家之道。出自《周礼 天官 内宰》
古时候为妇女设立的道德标准。男性选择妻子的标准。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用于约束妇女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三从”与“四德”的合称。根据“内外有别(即男外女内的社会分工)”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进行规范要求。
教育发布《禁止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若干规定》,增强法治意识,进一步加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校外培训机构不得有违反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训内容,不得以“国学”为名,传授“三从四德”,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扩展资料:
“三从”、“四德”的由来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天官·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其中较高职位的“九嫔”。
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后来与“三从”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即“三从四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从四德
百度百科-三从
百度百科-四德
人民网-不得以国学为名传授三从四德
一、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1、未嫁从父
女子在没有出嫁之前要听从父亲的教诲,不能反驳忤逆父亲的教导,因为父亲的社会经验丰富,可以从根本上指导女儿,而且如果不听从父亲的教诲,就是不孝。
2、既嫁从夫
女子嫁人了之后要礼从丈夫,做好丈夫的贤内助,辅佐丈夫的事业,代丈夫照顾公婆,为丈夫生儿育女。
3、夫死从子
如果丈夫死了,就要坚守自己的本分,照顾抚养子女长大成人,并尊重子女的想法。
二、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1、妇德
妇德是指妇女的品行。妇德的核心是贞顺,贞顺便是对丈夫要忠贞不二,对夫家人要谦逊恭顺。
2、妇言
妇言是指妇女的言辞。妇女说话前要考虑言辞是否得当,不可恶意中伤他人,不多嘴、不插话。如果言辞不当,便要受到惩罚。
3、妇容
妇容是指妇女的容貌修饰。妇女要端庄温婉,服饰整洁,但不可刻意修饰打扮,否则便是魅惑男人。
4、妇功
妇功是指妇女从事的劳动与工作。自古男主外,女主内,妇女在家应该把生活衣食等琐事打理得井井有条,不可外出抛头露面。
三、三从四德的意思及出处: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用于约束妇女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
1、《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释义:妇人有三从的仪制,没有独自行事的道理。未出嫁时听从父亲的话,嫁人了要辅佐丈夫,丈夫死了要抚养孩子。
2、《周礼·天官·九嫔》:“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释义:九嫔主管对妇女的教导,因此教导九御:妇女的品德、言辞、容貌修饰、技艺。
示例: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娶了个三从四德宰相女,平生愿足,托赖著众亲故。
释义:娶了个三从四德的宰相女儿,一生的愿望已经得到满足了,这都是倚靠各位乡亲的缘故。
扩展资料:
三从四德的近义词
1、百依百顺:形容在一切事情上都很依从。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三卷:做爷娘的百依百顺,没一事违拗了他。
2、逆来顺受: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明·周楫《西湖二集·侠女散财殉节》:若是一个略略知趣的,见家主来光顾,也便逆来顺受。
3、唯命是听: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听从命令。
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那我不费俄顷的的迟疑,或许早就是唯命是听的。
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封建社会对女人的道德要求。。。。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妇容,妇德,妇言,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