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án shí
寒食
hán hóng
韩翃
chūn chéng wú chù bù fēi huā
春 城 无 处 不 飞 花 ,
hán shí dōng fēng yù liǔ xié
寒 食 东 风 御 柳 斜 。
rì mî hàn gōng chuán là zhú
日 暮 汉 宫 传 蜡 烛 ,
qīng yān sàn rù wǔ hïu jiā
轻 烟 散 入 五 侯 家 。
扩展资料:
寒食古诗的意思
注释
1、寒食: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2、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3、传蜡烛: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4、五侯: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译文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
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
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
hán shí
寒食
hán hóng
韩翃
chūn chéng wú chù bù fēi huā
春城无处不飞花 ,
hán shí dōng fēng yù liǔ xié
寒食东风御柳斜 。
rìz m hàn gōng chuán là zhú
日暮汉宫传蜡烛 ,
qīng yān sàn rù wǔ hu jiā
轻烟散入五侯家 。
译文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点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这仪式用意有二:
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
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
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