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西进运动中实施梯度开发战略即根据其自身的资源优势,逐步实行开发的升级与深化。如在第一阶段主要是充分利用西部广袤肥沃的土地资源,通过建立大量的家庭农场、牧场,大力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把阿巴拉契亚山和五大湖区周围的荒原开发成粮棉基地和畜牧基地。
第二阶段,随着西部金矿的发现和第一次产业革命科技成果的运用,引发了矿业开发的狂潮,建立了一批矿产资源的加工业和制造业企业。经过这一时期的开发,美国的工业重心从东北部转移到了中西部地区,使中西部地区成为重工业中心,最终实现了美国的工业化。
在第三阶段,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美国高新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美国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转换,并最终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软化和高级化。因此,美国在西部开发实施梯度战略的过程也是美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不断深化和高级化的过程。
历史评价:
美国的西进运动是在自由市场经济和领土扩张的背景下,以大规模人口迁移为基础,以交通运输业为先导,以农牧业为主要产业指向,以增长中心带动区域开发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
美国西进运动的结果,完成了美国东西部地区之间政治经济的一体化,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促成了美国近代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知识革命。
培育了美国人民的拓荒精神,特别是美国在西部大开发中所体现出的不畏艰苦、不怕牺牲、意气风发、不断寻找新的土地、新的财富的牛仔精神、边疆精神,后来成为美国人一往无前、豪迈乐观、勇于开拓、探索不止的整个民族的精神。
总之,美国通过西进运动,在二百多年中开发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在这些土地上建立起了现代化的农业、畜牧业、工业,这对使美国成长为世界上头号经济强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所以说,没有西进运动,也就没有今天的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