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豪情壮语的诗句词句俗语

2025-04-03 09:12:33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五七、千里江山图
“大鹏一日乘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五千年里数骄子:
武羞霸王,
文怒苏轼。
龙飞凤舞挥巨笔,
天下第一!

忽闻天外雷声急,
生灵亿万齐欢喜。
为赴大义轻生死:
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
多少豪情在诗集?
天开地辟!

一,“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耳!”

   岳飞,“还我河山”的宋朝名将。战场上一生未败过,使金军留下“憾山易,憾岳家军难”的话。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只可惜中国历史上能说这句话的人太少了。
    
   二,“凶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二十岁的冠军侯,开扩河西,破敌十万,封狼居胥。皇帝将两瓶御酒赏给他,他不愿一人饮,将酒洒在河中(后来这里命名为酒泉)与将士共享。
    
   三,“祖逖如不扫清中原,誓不再回江东。”

   祖逖,中国历史上“闻鸡习武”的哪位。东晋王朝建立后,偏安江南,不愿北顾。很南迁中原人后代,希望东晋能恢复中原,祖逖就是其中的一位。祖逖自小立“闻鸡习武”。胸怀大志,发愤读书,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再多次作代表向东晋请愿出兵北伐被拒绝后,祖逖于313年祖逖渡长江北上。 船至中流,祖逖站立于船头,面对滔滔一不复返的长江激流,击辑康概言道:“祖逖如不扫清中原,誓不再回江东!”与他同行的人,都被他的豪情壮语所感动。愿跟从于他。过江后,祖将军组织了一支两千人的军队。数次打敌人的优势兵力,经过几年艰苦战斗,收复长江以北黄河以南地区,被中原白姓称作“慈父”。东晋王朝派很多宫员到“收复的地区”上任。正当祖逖准备进军河北时,他的北伐业绩却引起了东晋政府的恐慌,深得民心的祖逊成为他们的“大患”,削其权,千方百计在背后阻拢大军北上。 祖逖将军忧郁而终。其弟被东晋逼反,兵败投石虎(羯族)被杀。祖家残遭东晋灭族。
    
  四,“男儿当为国战死边野,马革裹尸而还”

  马援,东汉开国名将,抗击过匈奴、平定过姜乱。在历史上留下“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年老的时后,还平定南方的少数民族。其中平定交趾(今越南)征侧、征贰叛乱后,将日南郡管地向南一直开扩,到快到今天的西贡。马援在此立一铜柱作为国界,上面刻有“铜柱毁,交趾灭。”越南人虽然恨透了马援,但不敢将铜柱搞毁,于是每每经过哪的人都要向铜柱投块石块,久而久之,竟堆起了一座“石山”。
    
  五,“胡将灭,汉当兴!”

  梁犊,梁犊与高力等人在关中起义,梁犊以晋征东将军自命。秦、雍间城戍无不摧陷,沿路过关斩将,长驱而东。高力等皆多力善射,以一当百,施一丈柯,攻战若神,所向崩溃,关中义士接杆而起,及至长安,众已十万。大破后赵乐平王石苞于长安。东出潼关,攻克洛阳。王龛、马勖等起兵响应。梁犊败姚弋仲姜兵十万、败苻洪氏兵十万,再连败李农汉奸军十万。中原大振,兵锋直指邺城。后赵石虎大惧,调燕王石斌军,配精锐重装骑兵一万,统诸路兵马讨之。李农手下假意降梁犊作内应。击斩梁犊高力等于荥阳。不久石虎死,高力原部众为冉闵保护,引起石羯仇恨,石羯内部皆请诛之。
    
  六,“诸胡逆乱中原,已数十年,今我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

  冉闵,灭胡最多,发布“杀胡令”,号呼天下汉人杀尽胡人。

  这段历史上生于五胡乱华时,冉闵父冉谵,原为晋将,北方沦丧后,投陈午部“乞活军”,320年,陈川(陈午弟)杀部将降石勒(羯族首领),冉谵投上党部“乞活军”,不久为石虎所破,受伤被俘,伤发而死。冉闵所有亲人都死于异族入侵,成为孤儿,当时仅十一二岁,羯主石勒将其改名石闵,收为义孙,命季龙以子视之。冉闵忍辱二十年,躲过石羯内部一些人和巫师“三千羯士”等一列系欲置之于死地的斗争。石虎死后,复汉姓,利用石羯内乱之机,阵斩羯族军士四万,又坑降三四万。羯族精锐尽失,这是几十万羯人的子弟,他们恨透了冉闵,其后冉于邺城屠羯胡二十几万。造成羯族整个民族基本被杀绝。冉闵的种族灭绝政策引起北方各胡的恐慌,造成各胡族空前大围结。面对众胡联军,冉闵的军队却常常以少胜多,消灭大量胡族军队。

    
  七,“我西川只有断头之士,没有屈膝鼠辈”

  蒲泽,蒲泽痛斥元吏。这句话反应了元灭宋时,哪些英勇抗击的四川军民心声。

  元军灭宋,首攻四川。从1234年起,在四川拉割战打了多年,很多城池却缕攻不下,如合川;有些城池攻下了又不断失手,如云顶。1258年,川将蒲泽连合云顶军民攻成都,在平原地区被击败,兵败东撤。元军追杀几十里,兵士伤亡重多。云顶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蒙军围困了云顶城,石城军民殊死苦战,火器火炮用完了,便使用弓箭射击,箭头用完了,滚木,石头号也成了锐利的武器。激战数日,蒙军屡攻不下。最后,石城中粮食吃尽,蒙古大军从水门攻入城内。蒲泽牺牲,城中军民全部战死。云顶城首次陷落。 以后几年,云顶山附近和川西平原地区人民不堪妨受蒙古贵族的蹂,多次配合义军和官兵夺回云顶城。 1266年,义军再次夺回云顶失败后,才算真正的失陷。南宋末年川西人民在云顶山石城周围抗击蒙古军队的战斗,前后坚持30多年。创造了亚欧各国抗击元军的奇迹。击毙蒙古大汉的合川等地则直到涯山海战后,宋朝正式亡国,元朝叫人告之,方始出降。
    
  八,“圣战者们像雪崩一样被我们杀死”

  安禄安叛乱,西域地区的汉军大量调到祖国中原地区“支持抗战”。他们的命运是一去不返,而它们的家乡(天山以南的南缰地区)因兵力空虚不断受到周围蕃胡的侵略。毗沙都督府的李圣天始终自奉中国守臣,有汉人血统的李圣天带领胡汉军队在塔里木盆地西面,联合塔里木盆地东面的归义汉军连连击败很多强大的敌人,如土蓄,回纥,不可一世的巴格达“圣战”远征军和喀喇汗王朝的军队。妄图征服中国的伊斯兰穆斯林发动东侵中国的“圣战”.中国边防军团合军二万人巧妙地采用诱敌深入战法,在现在新缰穆斯林一直纪念的“殉教者岭’雪山下设设埋伏,一场激战,伊斯兰穆斯林教认命的“中国总督’穆哈提和他部下的四个大伊玛目(只有什叶派才称伊玛目)全部埋骨麻扎,圣战者14万像雪崩一样被中国边防军团杀死,中国西域边军大获全胜,伊斯兰的东侵此后一直被遏制在西域。妄想征复中国的“圣战者”们没想到他们竟被区区二万西域边军击溃。保卫当时的南缰的战斗,虽然最终失败。在这里从汉代起流传了上千年的佛教文化,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伊斯兰穆斯林文化。但哪些曾经抗抵入侵者,忠于国家的人们永远是英雄。
    
  九,“每一支箭出去必要射倒一个敌人。”

  李广,箭无虚发的汉朝飞将军,只可惜不是皇亲,因此有"李广难封"之说,李广一生未受重用,他的军队多时也就万人左右,但训练的十份精锐善战.常常以少克多,李广以万人军队在外蒙古高原绕圈,吸引拖置凶奴16万的主力,使其不能救援河西的凶奴.皇亲们则靠绝对优势的兵力取河西,立大功.后来出击外蒙古,皇亲们都有绝对优势的兵马数十万.别人为独得大功,兵不满万的李广竟被调去走不利行军又无向导的路.后来对他的孙子李陵更不公平,李陵竟将别人不屑一顾的五千荆楚兵训练成敢“直捣王庭”的精锐部队.后世有诗人赞李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渡阴山",李广力气惊人,且射术也惊人,他的部将和后人都及不上,有"李广射虎"的故事.李广能拉三百多斤力才能拉开的大黄弓,而马可波罗看到蒙古劲骑射拉开七八十公斤力(合一百五十斤左右)的大弓,很吃惊,认为欧州兵根本没法比.李广能拉的弓需要的力气是蒙古劲骑射的两倍,也就是蒙古骑兵如果不是一拥而上,哪么在远其射程达不到的地方就将被李广一一射杀.李广与凶奴作战有史为证,李广训练的军队很精锐善战.李广后来重新启用仅被用于防守,但凶奴数年不敢进攻他守卫的郡县.
    
  十,“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陈汤,威服西域诸国,在中亚锡尔河北地区破北凶奴,斩其单于。迫使其余部向西远迁,于是欧州的缰梦开始了,哈哈,整个欧州都在凶奴的铁蹄下颤抖。推骨排一样源源不断被凶取赶来的蛮族,导致了罗马帝国灭亡。

回答2: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唐·李梦阳: 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明·于谦: 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宋·陆游: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三国志: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唐·李白: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魏•曹操<<步出厦门行>>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3、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清•曹雪芹<<红楼梦>>
4、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龚自珍<<已亥杂记>>
5、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6、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
7、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黄 巢<<不第后赋菊>>
8、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 翰<<凉州词>>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龟虽寿》
6.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8.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
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
10.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
11.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乌江》)
13.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
1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15.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
16.少年心事当拂云——唐.李贺《致酒行》
17.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2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
2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23.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2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25.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2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28.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2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3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31.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清.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回答3: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