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2024-11-21 19:08:3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一、祭天和祭祖
三坝纳西族每年要祭天一次,祭祖三次。正月祭天,腊月十四就要酿酒,做饭请客,请老人吟唱,三十晚上要“车寻”,初一祭灶神要磕头,初二要洗头、洗脚、洗衣裳,到河边饮水。三日晚上把天神请到家里来祭祀。四日就要杀鸡,到祭天堂烧香,磕头吟呷,搞完后回来作射箭等活动,搞完活动后在主祭家里吃饭。五日天一亮抬出一口大猪煮成三锅,煮熟后念“天好矢”、“乌鸦好友”。长者吃酒吃肉,然后众人吃。吃完依次回家。六日各家各户自己祭。八日又抬一口猪去祭天堂。九日又用一口小猪去祭天堂。整个祭天活动到此完毕。
祭祖:正月六、七日或二月十二日一次,六月初一次,十一月初二一次。一般祭时用黄栗树三株,各家各户自己祭。
二、丧葬
在丧葬习俗方面,丽江一带纳西人在“改土设流”前一直都实行火葬。人死后用竹筐或无盖的木棺抬至山上或村寨外的火葬场火化,过一段时间后再去收拾骸骨举行葬仪。清初“改土设流”后,中央王朝派任的流官曾屡次明令改火葬为土葬,皆因“土人尚惑刀巴祸福之说”而未能奏效。直至乾隆年间,流官们千方百计动员了一位纳西族小头目将其母土葬,人们未见到灾祸降临便渐改火葬为土葬。但在一些偏远山乡,迄今仍保留着火葬的习俗。
当人处于弥留之际时,家族中一位长老手持一包有少许碎银、茶叶末和大米的纸包守候在旁,在落气之际须将此纸包放入死者口中。这样做意图使死者十分珍贵“气”能够接续下去,以促成家族繁衍、子孙兴旺。此外,报丧、吊丧、停灵等活动都要在一位德高望重的家族长老指挥下进行,并要请东巴经师来主持其中一些祭仪。人死后一般停灵三日即可出殡;葬仪举行后的三天内家中亲属仍需每天献祭。接下来还要举办“做七”、“百日”以及“年斋”等一系列祭吊亡灵的活动,得迎请东巴或喇嘛来家中诵经,直至人死满三周年时做完“三年斋”,整个拜祭活动方可算告一段落。妇女在产期死亡、孩童夭折与其他

纳西族衣、食、住
据有关史籍记载,纳西先民的服饰有“男女皆披羊皮”之习俗,这可能同畜牧业较为发达和游牧民族的秉性有关。元人李京所见的纳西族男子多为“善战善猎,挟短刀,以砗磲为饰”者,而妇女则“披毡,皂衣,跣足,风鬟高髻;女子剪发齐眉,以麻绳为裙”。至清末民初,纳西族男子的服饰已大致与汉族男子相同,妇女的服饰亦已从穿裙子改为多穿长裤,但仍保留了较鲜明的民族特色。丽江一带妇女身穿宽腰大袖、前幅短、后幅长的镶边女袄,外加紫色或藏青色的坎肩,腰系百褶围裙,下穿长裤,脚穿船形绣花鞋,背披一袭缀有七个圆布圈及七对垂穗的羊皮披肩,俗称“披星戴月”。已婚妇女将发髻梳盘于头顶,戴圆形纱帽;未婚少女则结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云南省中甸县和德钦县一带的纳西族妇女,上身常穿织出彩纹的开领麻布对襟长衫,下身穿多褶麻布裙,腰系彩带,背披羊皮披肩,脚穿云头长靴。青年女子一般喜留长发,在发辫中掺入五彩丝线或毛线盘髻于头顶,同邻近地区藏族妇女的头饰相类似;而已出嫁的妇女则往往用红布缠头,再戴上俗称“骨配”的圆盘状银质装饰品。
沪沽湖畔摩梭人则由于同藏族交往较多,信奉藏传佛教(喇嘛教)的人日益增多,大部分男子已改着藏装。妇女则上身穿各色短衫,下系百褶长裙,腰束彩带,背披羊皮,并用牦牛尾巴上的毛编成粗大的假辫盘于头顶,再在假辫外缠上一圈蓝黑色丝线,将此辫后垂至腰际,显得美观大方。
纳西族先民早期可能实行穴居,有些史书以“麽些洞蛮”称之。后来逐渐学会了建盖“木楞房”,即以圆木纵横相架叠层为墙,垒到10尺左右便加椽桁,上覆以木板,然后再用石块压在木板上。正房内以火塘为活动中心,床榻就设在火塘边,炊爨亦在火塘上进行。丽江一带明代已有瓦房出现,但多为土司和头目的住宅。随着纳西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城镇和坝区农村已普遍采用了“三房一照壁”或“四合五天井”式的木石结构、土木结构的瓦房建筑。这种瓦房多系两层楼房,屋基用大石块砌成,中段用土坯或砖、石,上段则覆以木板。房檐外伸,并在桁梁两端加钉两块“风火板”(有的还加上“垂鱼”等装饰),以保护木质部分不受雨水剥蚀。正房的门窗多雕刻花草鸟兽之类装饰,院坝内亦镶钳各种图案的鹅卵石与瓦片,再遍种花草,显得美观舒适。
泸沽湖畔摩梭人至今仍居住在“木楞房”中,每一户人家至少建盖有一栋正房和一栋畜厩,人口较多或较富裕的人家则建盖四栋房构成一个院落。正房一般由主室、上室、下室、后室以及仓库等组成。主室内设有一大火塘,供炊爨和取暖用;火塘四周铺以木板,既可供全家吃饭、议事、祭祀与接待来客用,同时又是老年妇女和孩子们晚上睡觉的地方。上室是老年男子的卧室,下室内放置碓、磨和锅灶,是加工食品和煮猪食的地方,后室则作为堆放杂物之用。楼上的房间隔出三四个小间,作为家中青壮年妇女专门接待男阿夏的“花房”。这种“木楞房”建筑虽简单,但住在里边冬暖夏凉,而且还可以抗御七级左右的强烈地震。
据史书所载,古代纳西族广大人民多以荞麦、稗子、圆根为食。明清以来,在大量吸收汉族先进生产技术和新农作物的基础上,纳西族的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生活也有了新的变化。以玉米、小麦、大米、大麦、稗子为主食。坝区农民多在房前屋后开辟园圃,种点蔬菜自食。同时,纳西族在每年冬天腊月间有杀年猪的习俗,做成火腿或腊肉,平时分切而食,猪油用做食用油。一般人家还自备有各种咸酸腌菜、豆豉、肝酱、香肠、腌蛋等等。一般情况下,每日三餐多为干饭,有米饭或大米、玉米混合饭,有二、三个菜及汤。冬春时节则爱吃热气腾腾的火锅菜;夏季农忙期间,多数农家皆以米酒拌凉水解渴,有些地方早上也吃炒面和酥油茶。纳西族人喜欢喝酒、喝茶和抽烟叶,爱吃辣、酸、甜、味。城镇居民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和麦面,一般量少而精,蔬菜全靠郊区菜农供应。城里卖有出名的丽江火腿粑粑,美味可口。

回答2:

  民俗习惯
  一、居住
  纳西族民间住房,在明清时还普遍是井干式“木楞房”,用圆木纵横相架,层面高至七八尺,即加缘行,覆之以板,石压其上。在木楞房的正房(祖房)中,有一个高出地面的灶台称为“格古鲁”,中间为火唐塘,安上大型铁制三角架,用来烧水,烤火和安锅做饭,会客、用餐和老人就寝均在这个灶台上。火塘两边铺木板,右是主位,左是客位,不能相混。

  丽江坝区,尤其是大研古城内,纳西民居则普遍是土木结构的瓦屋楼房。建筑平面结构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纳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两侧厢房略低,由下辈居住,再加上正房对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多被辟为铺面,主人自己经营,或转租他人经营。屋基采用石头砌成,墙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砖修饰,上段则用木板围封,屋架强化穿斗功能,增强了搞震能力,使房房具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屋面都用筒板瓦覆盖,前后出檐,人字面坡交接处装饰“垂鱼”。

  二、服饰

  纳西族男子的服饰大体与汉族相同,各地妇女服饰则有差异。中甸县白地一带妇女,身穿对襟长衫,再系百褶长裙,腰束毛织彩带,脚穿云头黑靴,背披白毛山养皮,编发盘辫,保有古风,宁蒗县永宁一带摩梭妇女,头戴布料大包头,身穿大襟小褂,系长可及地百褶裙,腰系彩带,美观大方。丽江县大研一带纳西族妇女,从清初改土归流以膈衣着便有很大改变,上空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截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色棉布缝制的围裙,上打百褶,下镶天兰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交错又系在腰后,既可保暖,又可垫背负重。近年,一种既保持纳西古装特色,又有现代服饰特点的新型青年妇女服饰问世,其产要特点是改大襟的坎肩为对开或半边开收腰坎肩,改围腰为长裙,在礼仪活动中颇受欢迎。

  羊皮披肩是丽江纳西妇女服饰的重要樗。它一般是整块纯黑色羊皮制成,剪裁为上方下圆,上部疑着6厘米宽的黑边,下面再钉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绣的圆形布盘,圆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代表北斗七星,俗称“披星戴月”,以示勤劳之意。另有一种看法认为,上方下圆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状剪裁,而缀在背面的圆盘纳西人称为“巴妙”,意为“青蛙的眼晴”,这是崇拜蛙的丽江土著农耕居民与崇拜羊的南迁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纳西族后的产物。

  三、饮食

  纳西族习惯一日三餐,主食以小麦、玉米和大米为主,加工制作成窝头、馒头、粑粑、米饭等花样,山区杂以洋芋、荞和青稞,喜喝酥油茶,常吃杂锅菜、火锅和大块肉。城镇、坝区的烹调技术较高,待客时,饭前多设海棠、瓜果、蜜饯等自制茶点,而“八大碗”、“六碗六盘”等花色品种很有特色。宴请贵客多用“三叠水”,一般用三种大小不同的碗具盛菜,形成高矮三个层次,菜谱除了通常使用的蔬菜外,特意加上一些山珍海味。

  四、禁忌

  禁忌是虚构的危险,恐怖的心理,自我限制和消极防卫。纳西族的禁忌有:

  除夕晚忌不洗脚,而吃团年饭的碗筷忌洗刷。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进家门

  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娘家。正月初一晨忌妇女早起床

  忌跨竖在门口的陆色白石,忌跨火塘的座锅石,忌水泼火塘中的火。

  客人进屋忌讳主人吐唾沫。忌客人座火塘左边的座位。

  忌戴头笠进屋,忌扛着锄头进厨房

  晚上点火回家,忌火把点进屋内。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 忌先入卧室

  死者入棺或火葬时,属相克者忌在现场。披麻戴孝的人,忌进别人家的门。

回答3:

12314631`235467890-76545676890--=2345679890907654325467890=87654332w45e67890-=oiuytresadxfcghjkl;/.kjhgfdsxdcfghjklpoi7654321qwertyui90-poigfhjdjio;lkjhgrewsdfghjkl;lkfdxcvlkjhgfdffdfgkkjhgfdfghjkjxdhjjhgfdsdcxvb,mnbv,mnb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