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黄豆酱基本是每年开春三四月开做,不过在城市里器械可能不太好找,要用到石磨,呵呵。不过我还是把做法贴出来吧。工序很长,抱歉我没有图。
首先将大量的优质黄豆上锅蒸,做一年吃得酱大约需要二十斤左右。
蒸,蒸到烂。到时候满厨房的豆香,那香气软软的粘粘的,和黄豆一样的暖色调。豆子蒸烂后,取出一部分放在案板上,用擀面杖或啤酒瓶研磨,将蒸烂的豆子统统磨碎,磨成面状。粉身碎骨后的豆子散发的香气,不是刚才的香气可同日而语的,那是一种异香,浓稠的恍若实质,在我的记忆里,那是幸福的标签。
全部的豆子都磨碎后,将豆泥做成大约A4纸那么大,一拳多高的长方体,就像一个超大的黄色麻将块儿。码好,阴干。注意不要摞起,这时候的豆块儿很软,挨得太近影响水分蒸发;是阴干,不要用太阳曝晒。
大约一周后,豆块儿的水分全部蒸发,这时候的豆块很难看,无数的龟裂,干巴巴的,也没了香气。把每个豆块儿用一两层报纸单独包好,摞在有阳光的阳台上。堆在一旁不用管它了,两个月后再说。
二月后。把豆块儿拿到水池边,小心的打开报纸。此时的豆块儿更难看,仍然是干干巴巴,有多了五颜六色的霉菌,当然还有奇怪的异味儿。不要紧,用水洗干净,也可以用刷子刷。弄干净之后,将豆块儿敲碎放在缸里。没有缸坛子也行,总之不要用铁器。弄碎一块儿就洒一层大粒盐,都装好之后,加水,水要没过来,但也别太多。用干净的东西盖住容器口,泡着吧。
大约过了一周吧,容器里糊糊状的东西已经是准大酱了。此时的大酱不仅有了黄黄的色泽,而且也有了味道,只是质感仍粗了些。不要紧,取一敞口容器,石磨置于其上,将准大酱一勺一勺填入磨眼,再磨出来,细腻的大酱就从石磨的四周流出来。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道工序了,不仅因为大酱快做完了,磨磨也是非常有趣的事。
磨好的大酱集中在一个容器里,严格来说,这时的大酱已经可以吃了,不过口感还是很稀。最后一个步骤就是用酱钯把大酱搅拌均匀,用干净的棉布盖好容器,并用皮筋扎起来。置于有日光处。此时应是五六月份,春暖花开,温暖湿润。须晴日,使阳光曝晒,令其发酵。如是几日,掀开布帘,就是真正浓稠咸香的农家大酱了。
作者:京城布衣30年 回复日期:2006-3-13 00:51:00
楼上强人
作者:西行蚂蚁 回复日期:2006-3-13 01:48:00
好仔细!!
不过用生水不好吧,会不会坏掉
作者:剽悍书生 回复日期:2006-3-13 02:09:00
作者:京城布衣30年 回复日期:2006-3-13 0:51:00
楼上强人
还好啦,小时候跟着姥姥做过,记得还算清楚。
作者:西行蚂蚁 回复日期:2006-3-13 1:48:00
好仔细!!
不过用生水不好吧,会不会坏掉
生水纯净水应该都无所谓,过去的大酱缸就放在户外,有时候来不及盖雨水也进去了一些,甚至还有大蛆生在里面,都没有事。不管多脏,大酱本身是不会变质的,好像还有杀菌的效果。具体什么道理我就不懂,只是生活经验。
做法:
1.肉皮洗净,刮净油,开水焯透,放入开水锅内,水不要多,用炖肉的做法小火慢炖。
2.将汤耗少后加入焯好的胡萝卜丁、香干丁、发好的黄豆,再炖一会儿即好,调好口味,放凉。吃时切小块儿,撒上点儿青蒜。您试一试。
这个我妈妈常做呢,先把豆子煮熟,水份漏干,然后放起来发酵,这就是捂豆子了。发酵好的豆子洗干净,放上盐,辣椒,姜,蒜等调料拌匀,用坛子密封起来,过段时间就是酱了。
呵呵,说得不够详细
我们那做没那么麻烦,先把豆子洗净煮熟,控净水拌上面
,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让它自然的长霉,长出绿色的霉就行了.
拿一个酱缸放入凉白开加入盐,把豆子放进去,上面盖一个玻璃,或是纱布系紧缸口就行了.每天早晨用筷子搅拌一下.等到豆子变成黑色有浓郁的酱香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