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历史规律吧,明朝立国将近三百年了,说实在的,也算是气数已尽了,中国没有那个朝代会超过三百年的,汉朝应该不算吧,前后加一起四百多年,可是分成两段的,西汉215年,东汉195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明朝应该还是比较成功的。当然,用气数已尽来解释,又未免太过不负责任。
问题有很多,宦官当道,自然灾害,后面的几个皇帝都有致命的缺点,还有我觉得朱元璋当年制定的政策也应该改改,经过二百多年,总会有很多的漏洞,不是说制度本身的漏洞,二是执行制度的人总是想着钻空子。还有一点,后金的崛起也很关键吧,北方的少数民族在刚刚崛起的时候总是势不可挡的,中原一带虽然文化经济繁荣,但是论起打仗,恐怕就不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对手了。
应该说明朝应该是中国古代一个比较成功朝代,当然也有他的不足,可是哪个朝代没有致命的缺点呢。
首先说秦朝,人们常说苦秦,就是说生活在秦朝的人民都是很苦的,繁重的徭役与赋税,而且整个社会就像一个制度森严的监狱,人们只能循规蹈矩,处处受制于统治者的暴政。
再说汉朝,西汉前期确实不错,几位郡主都很有作为,到了汉武帝更是利用几代人积攒下来的财富物产一举击溃匈奴,开创了一个盛世,但是汉武帝的穷兵黩武也为后人所诟病,具体大家也都了解。到了东汉中后期的宦官当道更是祸患无穷,国力大减,以致后来的黄巾起义,进而造成我了三国的混乱局面,中间的董卓袁绍等人我也不提了,大家都知道。并且汉朝的统治者有坏习惯的也多,什么同性恋娈童的,上行下效,社会风气在这方面应该也不太干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顶峰,太宗于玄宗干的非常棒,玄武门弑父杀兄等暂且不提,站在历史的角度上说应该不算是什么问题。唐朝后期宦官当道非常的严重,宦官可以随意撤换皇帝,这简直是骇人听闻。并且大家是不是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对唐朝中后期的皇帝好像都没有什么印象,好像只知道李渊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李隆基几位前期的皇帝,后面好像都不知道,没怎么听说过,所谓盛世,不过是前面几十年吧,唐玄宗后期应该就不行了。所以唐朝总给我们一种空壳子的感觉,当然这个空壳子还是非常坚硬的。
宋朝的问题就非常突出了,就是武力太过薄弱,鉴于对前朝吸取的教训,太祖剥夺了地方的兵权,使地方没有了藩镇割据的情况,但是在战争开始时,边疆前线地区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使北方的少数民族可以长驱直入,直接攻到都城,根本没有机会。并且宋朝重文轻武,军事方针也非常的弱智,兵无常将,将无常兵,致使军队战斗力很弱。当然还有一点,由于石敬瑭当年的所作所为,是中原丧失幽云十六州,中原也就失去了马匹的产地,无奈只能以步兵对抗骑兵,结果可想而知。
元朝不了解,还不到一百年,应该不咋地吧,民族政策挺讨厌,相对于清朝来说,智力还差一些,也没怎么开化。
清朝挺不好讲的,我个人觉得,清朝在民生方面做的还不错,人民生活水平也挺高,所谓康乾盛世应该不是史学家胡编乱造的吧,而且统治者诸如康雍乾三朝,皇帝都异常的勤政,即使嘉庆以后的皇帝水平有限,但是也能做到节俭,可以说清朝的皇帝应该没有问题,只是在大政方针方面有错误,最严重的问题就是闭关锁国,另外清朝统治者毕竟是少数民族(虽然有意汉化),他们的治国之道很大一部分是想着如何来愚民而不是智民,到了晚清,我们看到的中国百姓大多是目光呆滞,神情恍惚,但这是方向问题,统治者也没有意识到的,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问题可能有很多,有的大有的小,有的严重有的轻微,而清朝的可能就只有这一个问题,但不幸的是这个问题真的足以致命。
再回头说说明朝,明朝却有宦官的问题,但是明朝的宦官最多就是利用皇帝的宠信为自己敛财,说到底还是听皇帝的,举个例子,崇祯刚上台不久就能诛杀魏忠贤,可以说是有一定的政治能力,但反过来讲,还是魏忠贤的势力没有大到天不怕地不怕的地步,不像汉唐那些宦官那样嚣张。
军力方面也做得不错,明朝从成祖朱棣开始,天子守国门,可以说从不惧怕北方的蒙古,这方面又优于汉朝和宋朝,军事力量的强大随之而来的是外交的强硬,从来不向外族进贡,从来不和亲,来犯则必击之,即使是丢人的土木堡事变,也只能说是指挥系统的问题,跟军事力量的强弱与否没有关系,殊不知在土木堡失去五十万主力精锐的大明王朝,在北京还能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并一举击溃来犯之敌,国防力量的雄厚可见一斑,“刚明”的说法很贴切。但是在明末,军队战斗力就很堪忧了,出了袁崇焕,没有人能守得住东北了。。。这也是每个朝代后期的通病。
明朝的皇帝比较让人诟病,前期几个还算有作为,从英宗开始就昏庸了,除了中间的弘治中兴,中后期的皇帝对于治国好像都不在行,缺点都比较明显,崇祯算是好的。但是仔细来分析一下,仁宣之前的不用说,肯定都是勤政的好皇帝,就从英宗说起。英宗废除了殉葬制度,可谓功德无量,朱祁钰其实挺厉害的,力排众议坚决抗击蒙古,奉行天子守国门的祖训,并取得胜利,只是后来的所作所为有点让你不舒服,也是英年早逝。朱见深虽昏庸,但也只是不作为,没有什么昏招来祸国,要是放在汉朝初期,也许还可算作无为而治,弘治不用说了,是当然的好皇帝。正德比较有争议,好逸乐,荒淫无度,但是说来他也算是一个敢于冲锋陷阵、延续了朱家勇猛基因的勇士。嘉靖多半认为是个假道士,挺害人的,这个确实,我也不太喜欢。隆庆挺好,只是做皇帝时间短。万历比较有争议,但是前期很不错,有张居正的辅佐,显现出一个好皇帝该有的作为,但是后期恐怕有点昏庸了,几十年不上朝。朱常洛只当了一个月皇帝就挂了,不过据说这一个月让大臣们看到了明朝再一次崛起的曙光。天启就是个玩童,小时候跟着他爹爹受苦,相信如果早点接手正规教育,以他的天赋(从木匠活上看),应该也不错,至少不会比后面的崇祯差太多吧。崇祯就更复杂了,只怪时代不成就他这个多疑的君主。当然,我是基于正史的角度,那些皇帝的荒唐事,是真是假我也真的分不清楚。另外有一点必须指出,明朝的内阁制其实极大的减轻了皇帝的负担,即使皇帝什么都不做,国家也会照常运转。还有一点,明朝立储实行的是嫡长子制,而清朝是择优录取,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明朝皇帝在勤政方面为什么远不及清朝皇帝。
总结起来,明朝同样拥有其他朝代的种种问题,但是每个问题好像都不是那么突出,二百多年的国祚已经很不容易,就是一个个小问题积累起来,压迫着这个庞大的帝国,最终倾覆。朱元璋的子算也真的算是有骨气,马上天子朱棣,被关押在漠北的朱祁镇,自缢的朱由检,南明王朝的朱聿键朱由榔,都没有丢老朱的脸,国家也算富裕,曾经也算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帝国,后期赶上了全球性质的冰冻期,我想不管是哪个朝代,即便是富庶的宋朝,连续几年收成不好,也不好过吧。
所以我个人还是比较推崇明朝的,也比较喜欢明朝的历史。
1)皇帝昏庸,从万历(三十多年不上朝)开始,连着三代昏庸无比的皇帝,知道哦啊崇祯才开始励精图治,为时晚矣;
2)阉党专政,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玩弄朝政,残害忠良,杨涟左光斗事件就是重要的标志,辽东经略熊廷弼被害也是因为此,后虽被崇祯所诛,然则明朝已深为所害;
3)崇祯多疑多败,冤杀袁崇焕后朝中再无人忠心卖力为明朝打仗了,以至后来李自成起兵之时,孙传庭兵败战死,左良玉不堪一击,唐通干脆不战而降,吴三桂也未及时回师进京;
4)满清崛起,经过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人的努力,蒙古,朝鲜已被征服,满八旗战斗力极强且可一心一意与明军战斗,且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在辽东战场就处于被动,特别是毛文龙,袁崇焕死后,明朝在辽东更是连战连败,所以不得不大量调兵维持辽东战局,但随着洪承畴被俘,祖大寿投降后,明朝仅剩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和宁远一座关外城池,岌岌可危,若非长城坚固,满清早已入主中原;
5)农民起义,由于连年与清军的战争使得明朝政府不得不加征赋税,加上自然灾害,民不聊生,终于官逼民反,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相继起兵;
6)崇祯优柔寡断,吴三桂在关外还有好几万关宁铁骑,常年与清军作战战斗力极强,若在李自成刚攻下大同,宣府,还未过居庸关时,调吴三桂进京勤王,完全来得及,即使打不退大顺军,也能固守待援,因为明朝在长江沿线还有相当大的军事力量,而李自成及其农民军则毫无后方,而且主力在宁武关之战中损失过半,手下有许多明朝降军,一旦久攻不下,其必自乱。(当年王振弄权,致明军土木堡惨败,京城三大营均被歼,蒙古瓦剌骑兵兵临北京城下的情况下,于谦不也照样用一帮杂牌兵把北京给守住了吗!更何况如果吴三桂及时回京,守卫京城的可是关宁铁骑!!!),可崇祯一方面不愿放弃关外宁远,又筹不到军饷,所以浪费了战机。此外,崇祯在迁都一事上优柔寡断,也使他丧失了南迁的时机,最终在各种必然和偶然因素的作用下,公元1644,闯王进京,崇祯自尽,明朝灭亡。
根本原因有四点:
(1)明朝后期的皇帝大都昏庸腐朽。如明武宗长期不上朝,继立的世宗迷信道教,无心过问政事,神宗更是二十多年不理朝政。
(2)奸臣把持朝政。如世宗时的奸臣严嵩父子。
(3)宦官专权乱政。如明熹宗时的宦官魏忠贤。
(4)土地兼并严重。
直接原因是当时的天灾不断和为了剿匪、对辽东用兵而加征的“三饷”使得民怨沸腾,社会矛盾更尖锐,继而爆发更多的起义,使得财政压力增大,入不敷出,更要强征。如此恶性循环更加剧了明朝的灭亡。
(1)明朝后期的皇帝大都昏庸腐朽。如明武宗长期不上朝,继立的世宗迷信道教,无心过问政事,神宗更是二十多年不理朝政。
(2)奸臣把持朝政。如世宗时的奸臣严嵩父子。
(3)宦官专权乱政。如明熹宗时的宦官魏忠贤。
(4)土地兼并严重。
(5)当时的天灾不断和为了剿匪、对辽东用兵而加征的“三饷”使得民怨沸腾,社会矛盾更尖锐,继而爆发更多的起义,使得财政压力增大,入不敷出,更要强征。如此恶性循环更加剧了明朝的灭亡。
朱由校昏庸,导致魏忠贤滥权。同时由于七君子被魏忠贤冤杀,所以敢谏之臣寥寥无几。崇祯虽杀掉魏忠贤为民除害,可是他性子微急躁,而且大臣当时已经不象以前那么极品,可以杀敌的将士寥寥无几,袁崇焕虽有才,但是也杀不过张自忠和满人两拨一起来。加上崇祯不太信任袁叔,处处掣肘,导致最后有敌无将,民心尽失,明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