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为何都普遍认同同姓人五百年前是一家这句话?

2025-04-16 08:21:1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同姓人五百年前是一家。”这是一句我们经常说的话。那么,这句话究竟说得对不对呢?

其实,要判断这句话对不对,首先需要对“一家人”进行概念进行一个界定。究竟什么才叫“一家人”呢?

“一家人”这个概念,可以是一个空间性的概念。比如,我们说,咱们中国人是“一家人”,或者说咱们四川人是“一家人”等。还可以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比如说,唐朝人是“一家人”,“宋朝人”是“一家人”等。当然也可能是一个民族性的概念,比如中华民族是“一家人”,汉民族是“一家人”等。

不过,我们经常所说的“同姓人五百年前是一家人”,应该是一个血亲性的概念。其意思就是说,同一个姓,都是有血亲关系的。这里的“五百年”也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数字,而是一个虚数,所表示的是“不是非常久远”这样一个意思。整个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别看现在并没有什么亲戚关系,但其实在并不是非常久远之前,咱们其实是有血亲的一家人。

(寻根问祖)

那么,这句话说得有没有道理呢?

初看起来,这句话似乎并没有道理。为什么说并没有道理呢?

其一,同姓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有血亲的。

为什么说,同姓的人,不一定有血亲呢?因此人类最初是没有姓的,后来为了区别,因此才有了姓。姓氏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以所崇拜的图腾为姓,有的以生活的地域为姓,有的是君王的赐姓等等。

那么,在这个族群获得某一个姓的时候,这个族群里人,是不是都有血缘关系呢?一般情况应该是的,因为所有的族群,首先就是因为血亲聚在一起,并且得以扩大的。

不过,也不能完全肯定。古代的族群,一开始是同一个血亲是一个族群,但是族群和族群之间,又会多次发动战争。当一个族群战胜另一个族群以后,战败族群里的人,也并不是全都被杀死了,还有一些是并入了战胜族群里的。当他们并入了战胜族群的时候,他们也就不再拥有自己的姓,而会改为战胜族群的姓了。

(战败的项羽)


这样的例子,别说远古时期,就是在秦汉时期,还都是这样的。刘邦在战胜项羽以后,所有的项姓人,都改名姓刘。这也就是远古时期那种方式的遗存。

当一个族群并入另一个族群的时候,这两部分人,显然是并没有什么血缘关系的。

除了这种并群以外,还有就是赐姓。赐姓的现象,在古代是非常普遍的。有的赐姓是一种奖励,但也有的赐姓是一种征服。包括刘邦对项姓家族的赐姓,就是一种征服。而朱棣对本来姓“马”的郑和赐姓“郑”,则是一种奖励。

当郑和的家族被赐姓“郑”以后,他们这个家族,和原先本来就姓“郑”的家族,显然就是没有血缘关系的。要说他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明显就是一句骗人的话。

还有一种族群的改姓。比如当年鲜卑进入中原的时候,拓跋氏就改为“元”姓。而这个“元”姓,在中华姓氏中,本身是存在的。而且据考证,这个姓氏本身还有五个起源。这五个起源的“元”姓,就已经没有什么血亲关系,不算“一家人”了,又增加一个本身是少数民族的“元”姓,那就更不算“一家人”了。

少数民族改为汉姓的情况,非常普遍,这更增加了中华姓氏的复杂姓。作为有血亲的一家人的情况,可能性更不大。

(鲜卑入中原)

其二,“五百年前”所表达的时间概念并不准确。

前面我们说了,这里的“五百年前”,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数字,而是一个虚数,所表示的时间概念,是“不太久远”的意思。

但事实上,且不说那种原先不同姓,后来改为同姓的那种。就是从同一个血亲延续下来的姓,也并非是时间不太远的亲戚。比如“张”姓,最早是黄帝的孙子,由于有一手好的射箭本领,因此被黄帝赐名“张”。而张姓也在清河一代发扬光大,因此也就有了“天下张姓出清河”这样的说法。

但是,就算是同出于清河的张姓,从张姓那一代到现在,也已经是五千年了。这么久远的时间,能说是“五百年”吗?

由此可见,这个说法,其实是有问题的。

不过,虽然这个说法有问题,但是,民间并没有人指出这个问题,而且大家还觉得这句话是对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显然,这里所要表达的,其实是一种美好的祝愿,是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够和和睦相处,相亲相爱。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个美好祝愿,大家都是认可的,自然没人说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