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男孩偷手机,被父亲打死,如何看待中国家长的“棍棒式教育”?

2025-04-30 13:22:2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品行养成,自然是和父亲脱不开干系的。

在孩子应当接受管教的年龄,就应当好好地培养其品德,形成正确的人格。但是,一旦错过最佳时机,父亲没有履行到教育的义务,那么孩子走向偏路是在所难免的,此时孩子固然有错误,但是家长,也是难逃其咎。


试问天底下哪一个父母是不疼孩子的呢?

虽然爱的方式有千万种,但是其中最致命的是走极端的爱。

报道的新闻中孩子的父亲,是从孩子继母的电话中知道这件事的,但是孩子的父亲本人,当时正在外地杭州上班,听闻这个消息后立马买了车票赶回来,并从孩子躲藏的爷爷家中,把孩子带回了家。

恨铁不成钢的父亲,想起了孩子曾经也有过的偷盗行为,暴怒之下,随手拿起家中的电饭煲电线、扫把等工具,对孩子进行整整长达2小时的抽打,在抽打中,父亲也是一边打一边语言激烈的骂,继母劝拦无效,在情绪失控当中,扫把杆被直接打弯。

孩子在这两个小时里,从一开始的情绪激动地反抗,到之后的逐渐出现口渴、休克等现象,在将孩子送去医院后,被确诊为抢救无效死亡。父亲则在事故后主动自首,后悔不已。

这位父亲的爱,是刻薄严酷的爱。对于孩子成长的失职未曾深刻反省,却在孩子犯错后使用最原始的暴力行为解决问题。在这个父亲眼中,孩子对他而言,也许只是一种拥有品,孩子不听话了,直接进行粗暴的惩罚。残酷的体罚,说来就来,如果在事情发生的时候过问过孩子原因,理解过孩子的心理,或者在曾经孩子第一次有偷窃行为的时候就觉醒孩子行为的异常,从而进行防范管教,事情也许就不会这样了。

还记得,在一档曾经很火的真人秀节目《变形记》当中,这里面的孩子,家中都是很有钱的,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家长也要更加忙碌一些,缺乏陪伴的这些孩子,变成了问题少年。

节目中这些孩子的家长几乎每一个都难以理解,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自己明明已经给了他们自己所能给的最好的东西了,只是想让孩子听话懂事一点,为什么有那么难。

没错,他们是有着富裕的物质条件,有着顶级的教育资源,但是他们却缺少了一种他们本该拥有的最基本的东西:陪伴与爱。

我想起纪伯伦的一段话: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在孩子犯错以后,我们应当给予他们的是父母的爱,父母的理解与教诲,而不是放任的漠视或者一味的惩罚。“子不教,父之过”,孩子的错误,父母如果一开始就不纠正,不让他们加以改正的话,那么最后替他们买单的,也只是父母自己。

回答2:

我能说控制不住吗?要上来那股劲儿,恨不得打死孩子,真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小时候就是这么被打的,“棍棒式教育”一代一代传下来!

可以这么说,在我们那个年代就没有不挨打的孩子,写不完作业老师拿着教鞭打手板,考试考不好,我妈连掐带揍,偷拿家里的钱,那都一天天的打啊,想起来揍我一顿,想起来揍我一顿,不过那时候孩子好像都皮,也没听说过谁家孩子被打死了!

如今我当妈了,我想做个特殊的妈妈,温柔的妈妈,哎呀我去,我可以这么说,温柔根本不可能,你不喊他都听不见,你不动手,这事儿都干不完,要是可他,那你就等吧!

有人说:棍棒教育是父母的无能,那我真就无能了,你说咋整!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好家庭,才有好孩子!

父亲在外打工,没有亲妈,一个继母,孩子跟继母在一起生活,继母如今也怀孕了,黑龙江农村的,你想想,这是怎样的家庭!

如果这个孩子是我的孩子,我会先了解手机从哪来的,在带孩子去报警,让警察带着我去跟店家协商,需要赔偿多少钱,我们拿钱买手机,并让孩子亲自把钱送过去!

可继母是怎么做的,发现手机了,去找的孩子老师,在老师的询问下,孩子说是偷的,接着给孩子爸打电话,孩子爸从外地赶回来,揍了孩子俩小时,继母在丈夫打孩子的过程中上前劝阻过,男子越打越生气,最后孩子被抽打而死!

总结:

我能理解这个父亲的恨铁不成钢,也能理解继母在家照顾孩子的不容易,可是孩子为什么会去偷手机呢?家长没好好考虑考虑吗?我儿子四岁时,我跟他爸商量,送给他人生中第一部手机,不为别的,只是告诉孩子,这个东西咱家有,咱家不缺!

回答3:

子不教父之过!